时间:2020-04-12 08:36:12来源:融易新媒体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在历经一波三折的上会过程后,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旦张江”)于4月3日过会。去年10月,复旦张江首次上会成为首家被科创板上市委决议暂缓审议的企业。之后原本安排的3月31日二度上会又因疫情防控影响,原审核委员无法在已公告的会议时间到达指定视频会议地点而被推迟。最终复旦张江在4月3日二度上会并获通过。
复旦张江拟在上交所科创板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1.2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11.51%。拟募集资金6.5亿元,其中2.3亿元用于“海姆泊芬美国注册项目”、2.4亿元用于“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持续发展项目”、1.8亿元用于“收购泰州复旦张江少数股权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复旦张江已于2019年7月完成“收购泰州复旦张江少数股权项目”。 复旦张江实际作价1.78亿元完成收购泰州复旦张江合计30.23%的股权,泰州复旦张江已变更为复旦张江全资子公司。
复旦张江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是海通证券,中金公司担任本次发行的联席主承销商。
复旦张江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持有复旦张江5%以上股份的股东为上海医药、新企二期、杨宗孟及王海波,各自持股比例分别为22.77%、17.00%、8.67%和6.27%。
复旦张江的第四大股东王海波系复旦张江法定代表人、董事会主席、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王海波为中国籍,拥有匈牙利永居权。
由于系二度上会,复旦张江分别于2019年10月10日和2020年3月20日披露2版招股书(上会稿)。中国经济网记者对比发现,在2版披露时间相隔不足半年的招股书(上会稿)中,复旦张江2018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相差3885万元。
在2019年10月10日的招股书(上会稿)中,复旦张江2018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51亿元。而在2020年3月20日披露的招股书(上会稿)中,复旦张江2018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2亿元。
2版招股书2018年净利数据出现巨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复旦张江对科创板上市委会议意见落实函的回复中找到了答案。
上交所要求复旦张江对2018年上海辉正支付给复旦张江的5000万元的商业实质、会计处理的合规性、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准确及一致作出进一步说明。请保荐机构及申报会计师发表明确核查意见。
复旦张江回复称,依据独家推广服务协议的约定,上海辉正向复旦张江支付5000万元商业补偿金,作为对复旦张江里葆多市场推广投入及因更换市场推广服务商所发生费用的补偿。同时,复旦张江授予上海辉正10年期里葆多独家推广服务权。
复旦张江原将此项商业补偿金于2018年度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在申请A股科创板上市过程中,根据与监管机构的沟通意见,复旦张江对该商业补偿金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重新审视及评估,并据此将上述5000万元商业补偿金的会计处理更改为在独家推广服务协议期限内分期摊销确认损益。复旦张江已在申报财务报表中对此事项相应作出追溯调整(“本次会计差错更正”)。
上述追溯调整影响复旦张江2018年度属于发行人股东净利润3885.25万元,影响比例达25.73%。
复旦张江业绩在2017年大降后2018年V型反转。2016年-2019年,复旦张江营业收入分别为6.39亿元、5.11亿元、7.42亿元、10.29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7.62亿元、5.45亿元、6.46亿元、9.68亿元。同期,复旦张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0.75亿元、1.12亿元、2.2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45亿元、0.49亿元、1.80亿元、2.69亿元。
复旦张江预计2020年1-3月可实现营业收入为1870万元至3650万元,同比减少78%-5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80万元至-734万元,2019年同期为49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130万元至-1035万元,2019年同期为147万元。
近4年,复旦张江的研发费用几乎原地踏步,并未随着营收的增加而同步增加,因此其研发费用率呈下滑趋势,而同行研发费用率均值逐年上升。同期复旦张江的销售费用呈攀升之势,销售费用率保持在50%左右,始终高于同行销售费用率。复旦张江近4年的销售费用合计15.35亿元,系同期研发费用4.63亿元的3.32倍。
2016年-2019年,复旦张江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1.12亿元、1.12亿元、1.09亿元、1.30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51%、21.99%、14.65%、12.68%。2016年-2018年,同行可比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10.82%、18.36%、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