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财经 > 经济 >

中小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化险(2)

时间:2025-01-31 00:05:01来源:新媒体

  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一省一策”的改革路径还必须强化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各省可以根据其他省份的成功经验,优化自身的改革方案,能够使各地在改革中少走弯路,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

  

  夯实主业防风险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尤其是对少数高风险中小银行相对集中的省份,稳妥推动农信社风险化解。汪雯羽表示,在中小银行防风险的背景下,无论是何种改制和化险途径,夯实主责主业仍是防风险的重要保障。省级农信机构与县级小法人机构之间的发展可能因区域经济的差异存在不同的解法,但农信系统与生俱来的支农支小、服务“三农”的使命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强主业建设是农村金融机构长远发展的核心任务。农商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银行的主业应聚焦服务地方经济、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这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所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显示,加快推进少数高风险中小银行相对集中的省份制定并落地实施改革化险方案,推动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和主业,立足地方开展特色化经营,推动其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

  

  扩大信贷投放,完整服务地方经济,中小银行要尽快破除授信难题,让更多“无贷户”享受金融发展成果。在广西,一些银行机构和税务部门加强银税互动,通过获取小微企业纳税和经营情况强化信贷供给。“我们企业通过银税数据信息共享,获得了大化农商银行30万元的信用贷款,这笔免抵押、低利息的贷款将用于扩大蜂种养殖规模。”大化县才智生态种养有限公司负责人韦地程表示。

  

  此外,还有一些农商银行加快实施“整村授信”工程,通过进村入户采集信息和数字信息建档的方式发放贷款。比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积极推动辖内银行开展整村授信金融服务,加大普惠涉农信贷线上投放。浙江玉环农商银行等中小银行构建“线上+线下”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实施批量化授信审批,逐步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

  

  叶银丹表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农民和小微企业在贷款过程中面临无信用记录或信用薄弱的困境。中小金融机构需要通过与政府、社保机构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评估机制,并推动数字化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为精准的信用评估工具。

  

  在中小金融机构的运营过程中,要强化金融风险意识,尤其是在信贷投放、资产管理等领域,风险的管控尤为关键。叶银丹表示,针对农商银行、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特殊风险,如农户还款能力不足等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银行应加强贷款的审查和贷后管理,严格借款人资质审查,确保借款人有足够的还款能力。此外,贷款产品设计要符合农村市场的实际需求,避免过度放贷和过度扩张。


近期热点

中小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化险 01-31

严防非法贷款中介风险 01-30

九江银行获评“2023年度江西省优秀企业” 01-30

招商银行积极参与外汇展业改革,提升外汇服务便利化水平 01-30

共建共治 共愿共美 上海农商银行以金融力量赋能社会治理 01-30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