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财经 > 经济 >

利润最高2000%?岁末水晶大卖背后(2)

时间:2025-01-26 22:00:02来源:北京商报

  无论是网红明星的加持,还是高利润的驱使,都使得水晶成为一门炙手可热的生意,然而,当各路玩家纷纷涌入水晶市场,其“狂热”的背后却是造假频发。在业内看来,入行水晶面临着真假混杂的市场风险以及虚假宣传引起的法律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上以“水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5036条举报,举报内容大多是直播间货不对板、假冒伪劣、拒绝退款等问题。在社交平台上,“水晶骗局”“避雷这些假水晶”等揭露水晶手串真假混杂的帖子也成为高赞热帖。

  据专业人士介绍,目前水晶市场上常见的造假手段是材质造假和优化处理,其中,材质造假是指用玻璃、合成水晶、方解石等冒充天然水晶;优化处理是指通过染色、炒蜡、拼接等方式改变水晶的颜色和净度。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当前水晶市场存在着价格虚高和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对于想要投资或入行的人来说,评估和应对水晶的造假和质量问题并非易事,其市场风险不可忽视。投资者应多加关注行业的市场波动、产品品质问题,进行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

  另一方面,从入行水晶的角度来看,投资者还会面临虚假宣传、知识产权侵权等法律风险。

  据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志峰律师介绍,我国在GB/T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等国家标准中,将天然水晶定名为紫晶、黄晶、烟晶、绿水晶、芙蓉石、发晶等基本名称。因此,合成水晶应当在宣传中明确表明系“合成”,如果投资者或从业人员故意混淆或模糊,误导消费者误认为合成水晶为天然水晶的,则属于虚假宣传。

  此外,投资者在水晶手串行业可能涉及到设计专利、商标权等知识产权问题,例如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商标、专利或设计,可能导致侵权诉讼。

  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主任李洪江律师对此提醒,投资者在进入市场前,要进行完整的知识产权检索,确保所使用的品牌、设计等不侵犯他人权利,同时,要避免销售侵犯他人专利、商标、著作权的产品,尤其是涉及到定制化设计时,需确认设计是否独创或合法授权。


近期热点

利润最高2000%?岁末水晶大卖背后 01-26

休闲食品欲抢占年货市场“C位” 01-26

人工智能投融资热度高涨 开年融资额已超40亿元 01-26

户外运动产业迎政策东风 有望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01-26

今年春节海南游还会被遇“出入岛难”吗? 01-26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