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04 09:56:45来源:融易新媒体
近日,鑫苑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书,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此前登陆新三板后又因战略发展调整的需要而摘牌退市,如今选择赴港上市,想必也是试图借着风口成为其中的“弄潮儿”,毕竟近一年来赴港上市的物业公司可谓是前赴后继,一波接着一波。
退出新三板转战港股?
鑫苑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苑物业”)成立于1998年,前身为鑫苑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业务是向物业开放商、业主及住户于交付前及交付后阶段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增值服务及交付前及咨询服务),是国内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鑫苑(中国)置业的全资子公司,曾于2017年3月在登陆新三板,随后于今年1月退市。
格隆汇app查询显示,鑫苑物业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报告期内收益分别为2.27亿元、2.96亿元和3.93亿元;同期年度溢利分别为2595.3万元、6943.0万元和7608.9万元,可以看出业绩增长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此外,截止到2018年12月底,集团的在管总建筑面积约为1570万平方米,即从2016年至2018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0.7%。
具体而言,报告期内,公司逾六成以上的收益来源于物业管理服务,2016年-2018年,集团物业管理服务收益分别约1.44亿元、1.96亿元、2.62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的63.0%、66.2%、66.6%;毛利率分别为14.6%、20.6%、20.7%;且增值服务收益分别约4680.2万元、5688.6万元、7765.3万元,分别占总收益的20.5%、19.2%、19.7%;毛利率分别为50.3%、66.1%、67.6%;其交付前及咨询服务收益分别约3762.6万元、4350.1万元、5379.4万元,分别占总收益的16.5%、14.6%、13.7%;毛利率分别为45.5%、53.4%、49.8%。
基于此,可以看出,鑫苑物业的主力盈利来源——物业管理服务收益占比和毛利率逐年上涨,但其交付前及咨询服务收益占比和毛利率却开始出现波动式的下降。因此,整体来看,该公司的经营表现还是较为良好的,但这除了受益于内部的有效管理,也是基于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的飞跃式发展。
物业管理市场的潜力
事实上,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最早从香港传入,后进入深圳,1981 年成立的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正式诞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城镇化进程也随之不断加快,再加上政策层面的补充支持,跟随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期:预计到2020年全国物业管理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其中全国物业管理面积达到296亿平方米,预计到2030年行业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3万亿元,相比目前行业规模存在2倍以上成长空间。
但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兴盛发展,行业的痛点也不断显现,例如,不少企业无法及时跟进市场趋势而错过又或是误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首的科技应用,而不能与时俱进的商业模式便无法满足业主的多元化需求,进而也无法为自身发展赋能以及提升利润空间;此外,随着物业管理行业水准不断提升,面对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业内对高端管理人员的需求也进一步释放,对于公司而言,它们不仅需要解决“用工难”这一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也承受着人力成本大幅提升的压力。而针对这一点,5月2日,深圳市住建局、深圳市发改委联合发布《深圳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指导标准(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住宅物业费大幅上调这一点引起市场反应,近两日港股物业管理股普涨,截止到5月3日,永升生活服务(1995.HK)以4.38%的涨幅领涨,佳兆业物业(2168.HK)涨3.4%紧随其后。
物业上市的高峰年
除此之外,就物业管理行业而言,回顾上一年,物业公司,尤其是房企旗下物业分拆上市迎来热潮,2018年一共有以雅生活、碧桂园、新城悦、佳兆业以及永升生活服务为首的5家房企旗下物业公司成功赴港上市,而延续这一趋势,今年以来,不少公司也放出消息将要赴港上市,这意味着物业公司赴港上市的热潮还在持续,而在这一风口之下,房企分拆物业板块上市这一现象引人关注,其原因也值得深究。
实际上,在政策的调控之下,房产销售行情陷入低迷之后,相关房企都转向“曲线盈利”,试图通过物业业务而再分市场这块大蛋糕,毕竟这一举措所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具有轻资产和逆周期属性的物业管理板块可以带来更高的市场估值,既可以通过专业化运作,提高物业管理板块的竞争力,也可以乘着资本市场的东风,为自身打开新的融资通道。但值得注意的是,愿景是美好的,现实的寒风有时防不胜防,物业股的走势并不太平,时常在暴涨和暴跌之间随意切换,例如,去年8月至年底,物业股平均下跌26%,部分个股跌幅甚至超过50%,这也反应了其板块的基盘和市场风向或许并不真正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