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08 09:36:21来源:中国经营报
一场火热的虚拟币“数字游戏”正在冲击现实世界的金融秩序与产业资源。
连日来,比特币等虚拟币价格出现暴涨暴跌。与此同时,继虚拟币交易所推出OTC交易与期货合约交易产品服务后,围绕虚拟币的各种所谓“理财”“借贷”“固收”的产品也不断涌现,这些类似传统金融但又非持牌机构提供的虚拟币“金融服务”热度空前。
另外,直接获取虚拟币的原始手段——“挖矿”,也重新成为焦点。在过去几年熊市中关闭的“矿机”重新变成香饽饽,亦有A股上市公司斥资千万美元重金布局挖币市场。而在各大矿池(算力集合)与矿场(硬件设备集合)对算力的争夺之下,不仅芯片、硬盘、显卡等资源被快速吞噬,各地火力、水力等电力资源亦湮灭在“矿机”轰隆的运算声音中。
一个“内卷”的挖币市场对现实世界正在造成严重影响……
爆炒:虚拟币疯狂扩展
币圈金融衍生品的“兴起”,始于2015年前后开设虚拟货币交易所的热潮。虚拟货币交易所推出的虚拟币相关衍生品,主要以类似期货的合约交易方式做多或做空虚拟币等一众虚拟货币。
但随后而来的,是监管对虚拟币交易的持续高压管控,包括2017年央行等七部委严令取缔虚拟币募资发行并关闭境内虚拟货币交易所等。
在持续监管下,一众虚拟币交易所转入地下且颇为“低调”。然而,2021年以来,在比特币价格不断突破5万美元、6万美元大关后,各大号称“数字金融服务商”的平台按捺不住,在仍未获得监管批准的情况下,在线上线下高调揽客。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线下推介会渠道拿到的一份虚拟币交易平台的宣传单显示,其围绕虚拟币开展投资理财、杠杆交易、借贷等金融服务,包括DeFi挖矿、债权、期权等多元资产组合。
与过去单纯的合约交易炒币不同,该虚拟币交易平台以提供双币理财、质押借贷、零息借贷、基金、活期存业务为由,吸收用户手中的虚拟货币,宣称“可帮助用户完成以虚拟货币为标的的投资生息或借贷消费”。
在其宣称的借贷业务中,其本息都以泰达币USDT(一种将虚拟币与法定货币美元挂钩的币)来计价,用户质押虚拟币可进行借款,借款用途包括购买矿机、日常消费、装修、旅游、医疗。而记者查阅借款协议发现,与用户签订借款合同的是一家境外公司。
对于上述宣称的业务内容,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彭凯律师告诉记者,“首先,这属于放贷业务,而且是绕开外汇监管的跨境放贷,并同时涉及金融许可(放贷业务资质)和外汇监管两方面的问题;其次,将USDT用于装修、日常消费等,此类借款用途匪夷所思且自欺欺人。诸如装修、旅游等境内生活消费场景,只能使用境内合法流通的法币。”
当谈及这种募集币行为与非法集资的边界时,彭凯直言,穿透来看,二者不存在边界,试图通过“币币交易”来绕开法币,达到不涉及法币交易的目的,这是不现实的。从源头来看,绝大多数人持有的虚拟货币,都是通过法币购买而非挖矿之类的原始取得。寄希望于“币币交易”达成集资类刑事规制的绕道,过于天真。
“另外,需要留意的是,此类展业主体目前多设立于境外,但境内又有‘分支机构’。此‘分支机构’可能是一家新设立的公司,也可能是无公司实体的办公地点和人员。而在境内开设这样的‘分支机构’,显见的目的就是面向境内客群进行业务开拓,这类做法和当年ICO转战境外但展业对象仍主要面向境内人群如出一辙。”彭凯补充道。
抢地盘:资本抢入挖币市场
在这场追逐财富的“金融”游戏愈演愈烈之时,二级市场上一个比特币已经高达几十万元价格。于是,位于虚拟币产业最上游的“挖矿”作业则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大众视线。
众所周知,能否挖出虚拟币的关键是计算速度,简称“算力”。即拥有相对于其他人更强大高级的硬件、低廉稳定电力,就可以分配到更多的虚拟币,算力大小和矿工(投资者)成功挖出新币的可能性成正比。
在几十万元一枚虚拟币的利益诱惑之下,“矿机”成为资本与公众公司冲进这场虚拟币游戏的不二之选。先是有A股上市公司斥资千万美元投资云挖矿被“矿圈”引以为规避监管的典型案例传播,再有以增发股票、现金等方式围绕“挖矿”全产业链布局的美股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