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8 14:53:38来源:融易新媒体
“你认为自己为什么能够胜任港交所的行政总裁?”这是李小加(Charles Li)面试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下称“港交所”)时,时任港交所主席史美伦给他的面试题。“我不能胜任港交所的行政总裁”,据说,这是李小加的回复。
而从2009年到2019年,这个“不能胜任”港交所行政总裁的李小加却用了他人生的十年,去证明了他能。“改革”是李小加在港交所十年里最为重要的主题,也是他身上深深的烙印。在这十年里,是李小加推动着港交所一路向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018年4月,港交所正式启动25年来最具颠覆性的一项上市改革,改革后的《上市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公司和尚无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并不顺利”,是他推动的每一项改革的代名词,这条路上满是质疑、障碍与对抗。带着疑问与期待,7月2日,在第十三届新领军者年会的媒体村里,《国际金融报》记者见到了李小加,并与他展开了对话。
与港交所的十年变革
“您觉得您在港交所的这十年时间里,哪项改革是您印象最为深刻的?”
“至少有三件大事”,李小加答到。
“第一件大事是将港交所从一个单一的股票交易所变成一个全方位的全资产类别的交易所”。港交所在2012年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基础金属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这一次收购,也让港交所走上了国际的舞台,成为了一家全球化的交易所。
“第二件大事,是将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更加有效地连接在了一起”。港交所进行了“三通”改革,即“深港通”、“沪港通”以及“债券通”。2019年前5个月沪深港通北向通(即“沪股通”和“深股通”)的成交额已经超越2018年全年成交额。关于“债券通”,李小加认为,这是巨大的突破,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截至2019年6月,“债券通”已登记的机构投资者也已突破了1000家。
“第三件大事是对上市规则进行了一个比较大的改革”。港交所修改了香港原有的上市规则,开启了同股不同权的大门;同时还允许尚无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这场改革彻底改变了香港股票市场的整体面貌和上市公司构成,也让港交所更加成为了亚洲地区新经济上市的聚集地。
同股不同权 在质疑中的成功
“上市新规已经出台了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曾经的质疑和阻碍打消了吗?”
“质疑和障碍一直都在,不同的人对于同股不同权看法不一,我们无意改变大家的看法,只是想给市场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不喜欢同股不同权的完全可以不投资这些公司。”李小加直言。
所谓同股不同权,是指将股权拆分给两类人群,一部分股权由始创股东及其团队所有,另一部分股权则由外围股东持有。在没有上市新规之前,“同股同权”一直是香港金融界的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也让香港错过了阿里巴巴的上市。
李小加说,“科技公司有它自己巨大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也决定了他们对‘同股不同权’的需求。在2013年,港交所挥泪面对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我们也尊重那时市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但因此我们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和市场讨论形成新的共识。”
改不改?要改!但怎么改?港交所的做法是,从制度安排上下手。一方面,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安排,但是另外一方面又对同股不同权有可能带来的独特风险和弊端作出更多制度性的安排,给予投资者一定的保护。
2018年的4月30日,香港交易所公布了新的《上市规则》,第一次向采用非传统股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和尚无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敞开了大门。一年后的今天,与去年上半年同期相比,港交所募资金额上升了35%,至700亿港元。
李小加认为,“从当前的成绩上来看,上市制度的改革是成功的,这也为内地资本市场的改革提供了一个亚洲先例。”
港交所的新动能:生物科技行业
在新股发行上有超过50%募集资金,是流向新经济及生物科技公司。
“香港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上市中心,9家生物科技公司(包括没有营业收入的7家通过新上市章节融资223亿港元)发行新股,还有10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已经递交了IPO申请,更多生物科技公司正在准备来港上市”,这是李小加在他5月22日网志里写到的一段话。事实上,在这份成绩里还透露出了一个信息,港交所成为了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募资的重要平台。李小加说,传统的上市规则一般是希望在公司比较成熟之后再上市发行股份,因为可以通过客观的财务报表来看业绩,看其符不符合上市的客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