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7 15:46:49来源:界面新闻
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020年6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引发关注。
公报还显示,从6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结果来看,有215种外来入侵物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48种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所谓外来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并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解构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现象。
根据2016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公告,我国是全球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环境保护部官员曾对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外来物种每年对我国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已高达2000亿元。
“中国作为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国际贸易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加之旅游业和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外来物种入侵我国的速度正在加快。”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刘玉升对界面新闻表示,在国际交流越来越多的背景下,物种打破局域生态界限是一种必然趋势,需要提高警惕。
界面新闻注意到,今年3月16日,天津海关在一批美国进境的78.93吨燕麦种子中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豚草”,这在全国口岸尚属首次。豚草,素有“植物杀手”之称,可侵入各种农田,压制作物生长,造成粮食减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颗粒无收。
不仅如此,诸如豚草等一些入侵物种还是新疾病的病源,直接威胁人类健康。据央广网此前报道,豚草花粉是引起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症疾病的主要致敏病原。
原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万方浩曾对媒体表示,外来入侵物种一旦形成优势种群,将不断排挤本地物种并最终导致本地物种灭绝,破坏生物多样性,使物种单一化,更甚者将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彻底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常勇表示,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种类多、涉及面广,全国34个省(区、市)均有入侵生物发生和危害,涉及农田、森林、水域、湿地、草地、岛屿、城市居民区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对中国农业生产、国际贸易、生态系统甚至人畜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是如何进入我国的?
刘玉升介绍,一般而言,外来物种入侵分为自然入侵和人为引进两种途径,其中自然入侵往往通过风媒、流水或由昆虫鸟类传带而来。而人为引进又可分为有意引进和无意引进,其中无意引入指人们在旅途中无意识地将外来物种携带进来;有意引入通常是出于食用、观赏、饲养等目的引种,如目前消费者食用较多的黄秋葵、藜麦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缺乏风险评估,原本被视为优良品种的物种可能演化为有害生物。有数据显示,目前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中,有约58%是作为有用植物引入的,并且约50%是引进后扩散的。
刘玉升举例,曾经在多个水域泛滥的水葫芦,20世纪初是被作为马饲料引入中国,但由于战后马匹数量减少,猪禽类又不吃这种饲料,便被人们扔到野外湖泊。水葫芦无性繁殖速度极快,吸收了水中的富营养物质后进而泛滥成灾,如今光是人工打捞的费用每年就高达上亿元。
此外,一些外来物种由于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被大量人工养殖,这也是造成物种入侵的原因之一。其中,为人们熟知的是“小龙虾”(学名“克氏螯虾”)。
谈及如何遏制外来物种入侵,刘玉升认为,对此问题应引起关注但不必过度恐慌。首先要加强海关防控,提高检疫水平,将生物入侵者阻拦在国门之外。其次,要通过建立电子档案等技术手段,随时跟踪掌握外来物种的动态,做到严格登记、审查、跟踪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有害趋势,及时采取集体扑灭等防控措施。
此外,针对水葫芦、美国白蛾等自身生命力强,危害性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要建立常态化机制,像对待本土有害生物一样研究其发生规律、天敌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慢慢遏制灾害发生。
界面新闻注意到,国务院早在2003年就协调过环保、林业、农业、海关等部门开展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方面的工作。2003年,农业部成立了“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制定了《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