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21 21:35:07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一切都是为了上量,现在理财机构都在卷规模,产品好卖才是硬道理。”谈及理财机构做高收益率的动力,不少银行及银行理财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其来自提高产品规模、增加市场份额的执念。有银行资管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有些理财机构推出几款打榜产品,在多家银行销售,从而给客户留下该机构产品收益率较高的印象,吸引更多客户,这有利于旗下理财产品的销售。
“谁拥有更多客户,谁的话语权就更强。”中金公司研报认为,理财公司仅拥有少量的直销客户,大多数理财产品投资者是银行的客户。银行也希望能够优选全市场的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持有体验。因而,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银行渠道的话语权往往更强,会对准入产品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
2024年理财行业产品增量主要集中于短期限固收类理财产品,长期限理财产品和多资产理财产品发行较少。而债市利率持续下行,也让固收类理财产品更加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上述因素共同导致理财产品竞争加剧,理财规模增长动能难以延续,从而滋生了部分理财机构的打榜行为,以期产品能够获得银行渠道和投资者的青睐。
破解产品同质化难题
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看来,在低利率环境延续、存款“手工补息”遭叫停以及债市走牛等因素推动下,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容量显著提升。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截至2024年12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9.95万亿元,较2024年初增长11.75%。
田轩表示,对标资产管理市场高质量发展目标,银行理财市场仍面临一些结构性问题。究竟而言,一是产品同质化严重,权益类产品占比过低。二是市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为保持市场竞争力,理财机构降低产品费率和起购门槛,增大了其降本增效提质的难度。三是监管容忍度和颗粒度有待提升。目前,我国银行理财资金参与权益类投资仍受到一些限制,各类估值平滑机制面临整改压力。
一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同质化问题备受市场诟病。有理财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现管类理财等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收益率差距小,所以会有理财机构采用非常规手段来吸引客户。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极为重要,一些银行理财公司正围绕投资策略、产品形态等维度加大创新力度,抓紧研究指数型权益类理财产品。
近日,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聚焦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更加究竟的举措。业内人士表示,对银行理财公司而言,其布局权益市场面临投研能力有限、客户接受度不高等问题。未来银行理财公司将加大多资产产品创设和布局力度,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加快理财资金入市步伐。
光大理财表示,未来将研究发行“+定增策略”的长期限(18个月以上)公募类“固收+”理财产品,通过产品扩容满足更多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需求。同时,锁价定增项目具备更优的沟通时效和更强的信息透明度,光大理财也将积极丰富阳光紫、阳光蓝产品体系,探索通过私募专项产品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未来,银行理财市场需进一步瞄准‘量价双优’的结构性改革求效益,持续增强市场韧性,发挥更为强大的资产稳定器作用。”田轩认为,银行理财机构应优化产品结构,拓展营销渠道。开发多元化理财产品,特别是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同时,拓宽理财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作用,推动业务管理模式变革。
此外,田轩认为,银行理财机构应优化资产配置策略,提升投资能力。进一步加强银行理财机构的投资能力建设,通过引进专业人才、调整多元化投资策略等方式,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提高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同时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