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4 03:20:01来源: 经济日报
服务支农支小和乡村振兴是农商银行与生俱来的使命和责任。然而,个别银行机构一味地追求规模,发放非农大额贷款,过度开展资金市场业务,与支农支小主业渐行渐远。因此,深化省联社改革,要进一步坚定支农支小主业,回归本源、扎根本地,这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
金融监管部门强调,农商行在加大信贷资金供给的同时,要确保信贷资金用在“三农”领域。《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显示,要明确信贷资金源于当地、用于当地、小额分散的原则,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
聚焦涉农领域,农商行要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当地农商银行开展“整村授信”,坚持支农支小定位,推出“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等系列产品,直接对接申请农户,减少银行与农户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全南农商银行通过‘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为我们授信300万元,不仅有效解决公司前期鱼苗投入资金难题,还增强了农民创业的信心。”全南县鲩鱼哥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秋莲表示。
如何把更多金融资源投入民营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确定惠企利民政策,这也是农商行下好金融服务先手棋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融易新媒体消息,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海宁农商银行坚持支农支小支实,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助力小微企业盘活无形资产,拓宽多样化融资渠道。海宁农商银行城北支行行长张翔表示,该行通过加大走访力度、完善科创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简化办贷流程等举措,不断为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当前,面对大行下沉的冲击和挑战,省联社要突出人缘、地缘、亲缘的传统优势,引导辖内银行机构提升支农支小质效。”叶银丹表示,要重塑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本地市民的战略定位,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一方面,积极推广以线下化、非标准化为主的服务模式,通过线下与客户的高频沟通,增强客户黏性,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集中资源,围绕当地具有竞争力的一两个产业链,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和产品,将服务和产品做深做实。
尽管多数农信社、农合行已改制为农商行,但农信机构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的本质没有变。董希淼表示,在改革过程中,应坚持服务县域、支农支小的基本定位不动摇,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和优势,提高金融供给的能力和质量,提高涉农贷款比例,巩固农村市场份额,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