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6 01:40:02来源: 经济日报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普惠金融兼顾可持续性,商业银行应努力做到“应贷尽贷”,让更多经营主体满足融资需求。大型银行应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瞄准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倾斜金融资源;依托资金规模、存量客群、综合化服务等优势,持续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满足普惠金融客户对信贷资金“短、小、频、急”的需求,特别是加强对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加大对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的投放。中小银行应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完善专业化的普惠金融经营机制,通过与大型银行或第三方公司合作,提升业务数字化管理能力,改进服务方式及效率。
有效发力数字普惠
数字化经营是商业银行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有效路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开展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强化业务管理、改进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
数字普惠具有金融和科技的双重属性。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表示,数字金融赋能普惠金融,既加快了商业银行服务模式变革,也有助于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商业银行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识别用户财产线索、贷款记录等,从而降低信贷投放的潜在风险,加大对小微企业薄弱环节的支持。
业内人士表示,普惠金融领域存在成本高、风险高、回报低这“两高一低”的现象,这也是银行业亟待破解的难题。叶银丹表示,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依然面临信息获取难、服务成本高、规模不经济等问题。传统银行风控模式与普惠金融要求难以匹配,许多银行授信仍以抵押贷款为主,对中小企业市场潜力、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公司治理等“软信息”评估不足。因此,商业银行要积极对接各类政府公共数据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加强信息信用共享,更好地了解普惠客户,尤其是首贷客户的资信情况,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
在广西南宁市,当地银行机构与税务部门深化数据直连,积极发挥“银税互动”作用,推出定制化、个性化的普惠金融产品举措,精准对接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把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真金白银”,助推中小微企业实现快速融资。“我们公司凭借纳税信用通过‘银税互动’获得桂林银行200万元贷款,有效回笼资金用于开拓市场,企业发展更有底气了。”广西南宁宝涞兴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梁琦表示。
叶银丹表示,由于各类信用数据比较分散,银行准确、完整、及时获得数据的难度依然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普惠发展。商业银行要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包括个人和企业的交易记录、社会行为等信息,建立精准的信用画像,从而降低对传统抵押担保的依赖,提高长尾客户的信贷可得性。接下来,银行机构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电子支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合作,从市场中挖掘更多首贷户。结合数字技术创新金融产品设计,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个性化产品。例如,针对缺乏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或农户推出无需抵押的信用贷款产品;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推出定制化服务;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