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财经 >

资金挪用、多头借贷、坏账增加 困在内卷漩涡里的银行消费贷(4)

时间:2024-05-22 18:30:02来源: 中国证券报

  “拿到不良资产包,里面的资产质量无法充分尽调,就像开盲盒。如果价格足够低,赚钱几率还高一些,但如果价格遭炒上去了,亏钱几率就会变大。”一位地方AMC人士说,“目前,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尽调、法诉催收之间有冲突。消费贷单子太小、太分散,律师人力成本高,法院不愿意接这种小的债务纠纷。司法资源在这一块比较欠缺。比起经营贷等个贷不良资产包,行业拿消费贷不良资产包积极性较低。”

  “现在消费贷追偿最大的难点是起诉问题。”北京一位金融业内人士表示,“比如,银行有逾期人,想在北京某个法院起诉,法院基本不会受理。但是地方县一级法院还是愿意受理这类案件。只要立案,就会冻结逾期人员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不少逾期人一两个月就还了。”业内人士表示,法催效果不错,但人力成本高,法律资源在这一领域的缺口尚大。

  经营质效有待提升

  促消费是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部分省市推出财政贴息政策鼓励消费贷市场发展。响应政策号召,通过信贷手段促消费,银行责无旁贷,但需注重风险控制、合规发展。

  在任涛看来,银行应结合负债成本、资产负债管理、客群资质、特殊时点特殊阶段等情况给予合理分层定价,将业务可持续性放在更重要位置。同时,应结合客群资质,避免不断下沉,摒弃以风险换收益的错误业务逻辑,不能无谓放大该类业务风险。此外,还需要强化资金用途审查,通过征信、资金用途、收入流水、受托支付等方式将合规风险降至最低。

  “银行应用定价及风险管理手段把信用下沉带来的风险上升,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尤其是风险管控的能力要跟得上。就好像潜水一样,如果你身上带有安全装置,这种安全装置越强,你下潜能力就会越大。”曾刚表示,银行需要建立更加细致的数据收集整理模型,并基于数据进行风险建模和管理。

  对于多重授信,曾刚认为,随着征信体系不断完善,其风险已有所减小。“有的银行经模型测试后,如果消费者借贷额度还没达到其上限,理论上可以给他一定的授信;如果消费者现有授信已达到甚至超过了他可承受的最高额度,就不应该再给他做授信。”曾刚说,不管是银行自建的渠道还是与其他机构和平台合作的渠道,都需要用大数据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以更好地管理风险、合理定价。对于合作渠道方面的风险减量,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加强穿透式管理。

  “金融机构在从事这类业务时,应搭建自身风控模式和手段,避免风险评估与管理‘空心化’,同时应按照适度分散原则审慎选择合作机构以避免对单一合作机构过度依赖。”任涛说。

  曾刚表示,若想降低渠道合作风险,银行要提高对核心业务的把控,还要信息透明,包括贷款条件、收费情况等,都需要提高透明度,避免后续纠纷。要对合作机构分类管理、定期管理,建立白名单机制,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要及时剔除。此外,银行还需要建立相关系统,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常态化、动态化追踪和实时监控,对潜在问题及时解决,避免风险扩散。

  记者从业内获悉,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发文提出,股份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应审慎设定互联网贷款业务总规模与结构分布等指标,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类别的互联网贷款业务或单一合作机构;提升数据获取、合同签订、授信审批、资金发放、品牌管理等环节的自主管理能力等。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客户,都要加强数据挖掘,识别客户画像,建立与之相适应和配套的服务模式,根据不同客群的需求创设不同的产品服务。”曾刚说,“消费贷业务重点需要从量转向质,将数量增长转换成真正的业务价值。在此过程中,银行应注重精细化管理和数据能力建设。”

  “银行不应像现在这样在消费贷市场拼杀。只有做成名副其实的消费贷,风险才会更低。”前述北京金融业人士说,“比如将消费贷和场景绑定,专项用来购买某品牌商品,品牌方会有贴息空间,银行就不用去打价格战。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资金遭挪用。”


近期热点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045 调贬25个基点 05-22

资金挪用、多头借贷、坏账增加 困在内卷漩涡里的银行消费贷 05-22

智能通知存款产品集中“退场” 银行推新品积极留客 05-22

给养老钱加把安全锁 05-22

信用卡业务更加“精耕细作” 05-22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