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2 22:51:22来源: 证券日报
记者 彭 妍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于去年6月11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提出了具体监管要求,并设定了截至2022年末的过渡期。如今,距离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完成期限已不足百日,各家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情况如何?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各家银行的整改进度不一,部分银行已按照监管要求进行整改,但仍有部分银行面临不小的整改压力。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知》明确规定了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范围和投资集中度,部分银行需要聚焦于如何有序剔除不符合要求的资产类型,稳健调整资产期限等。部分银行整改面临的压力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规模压降方式不当可能带来集中抛售。在整改后,现金类管理类理财产品与货币基金相比竞争优势明显减弱,如果整改推进不当,可能出现理财资产的集中抛售,造成客户流失;其次是关于长期限不合规投资产品的处置。
现金管理类产品持续改造
具体来看,《通知》进一步就现金管理类理财业务的投资范围、估值方法、久期管理、集中度管理、流动性管理等提出了规范性意见。规范整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存续规模压降,到2022年底,相关银行理财子公司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下降到30%;二是资产端要符合新规要求,包括投资范围、集中度和资产久期等方面均待整改。
从最直观的存续规模来看,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规模呈现出下降趋势。普益标准数据显示,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通过合理压降规模的方式,减缓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规模增长,达到监管要求。不过,从现存规模看,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产品压降方面仍存在很大整改压力。
从资产配置方面来看,现金管理类产品资产配置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高了货币市场类资产配置。例如,记者查阅某银行手机银行App注意到,目前该行有多只在售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其投资范围为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资产、货币市场基金等。普益标准报告显示,从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资产配置情况来看,配置债券资产合计占比由50.30%降至了40.38%,而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资产的占比明显增加。
业内专家认为,由于过渡期接近尾声,各家机构存在降久期、提升流动性的需求,需要货币市场工具等高流动性资产提升整体的流动性;此外,受限于新规对投资范围和禁止投资范围的严格要求,部分债券不再属于可投范围内,整体资产配置情况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在整改进行的同时,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变动备受关注。多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近两年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平均收益持续下降,目前已降至2%左右。即使收益出现下降,在存款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下,当前现金管理类产品仍受到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青睐。
对此,有专家表示,在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实施后,可投资产的范围明显缩窄,而此前用于增厚收益的众多不合规资产也需在过渡期结束前完成整改,部分产品收益率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考虑到部分现金管理类产品尚未完成整改,预计短期的平均收益率仍可能出现小幅下降,但目前与货币基金的利差已缩窄至0.5%左右,因而收益率的降幅有限。
产品规模仍将稳健增长
据记者了解,随着2022年底这一过渡期结束时点临近,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整改进度存在差异。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该行理财子公司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已压降至30%以内,完成整改任务。在产品的预期收益方面,该行已经全部实现通过产品净值的方式来展示预期收益率,每个交易日会公布一次净值。
“目前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已没有新增,但仍存在部分存量产品,过去发行期限较长的产品暂未到期,只能逐步调整压缩。”某国有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杜阳表示,就理财市场发展而言,针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整改将有助于理财产品的“洁净”起步,保证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降低,融易新媒体,将促使投资者重新调整资产配置,部分投资者会将资金转移到其他低风险高流动性且收益相对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市场将会重新分化,资金会在市场中产生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