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不慌|全球经济疫后重启的核心问题:如何刷新?
时间:2021-04-19 22:52:37来源:互联网
- 大灾大难,大破大立。1347-1351年,黑死病席卷欧洲,造成欧洲三分之一人口死亡。威尼斯首先推行40天隔离政策。它也...
-
大灾大难,大破大立。1347-1351年,黑死病席卷欧洲,造成欧洲三分之一人口死亡。威尼斯首先推行40天隔离政策。它也是“隔离”(Quarantine)一词的由来。之后,国家主导的公共医疗体系应势而建立起来。14世纪的疫情引发中世纪神权危机,间接促生欧洲民族国家制度和文艺复兴。熟悉历史的人们在思考:新冠疫情之后,全球经济会出现怎样的结构性变化?
一方面,欧洲和北美卫生部门仍在讨论如何抑制第三波疫情。另一方面,商业组织的董事会已经把关注点放到疫情之后如何刷新商业模式的问题上。《华尔街日报》报道,摩根大通(JPMorgan)和赛富时(Salesforce)等大公司决定,疫后远程办公将为常态。它也势必带来企业商业策略和组织模式的变革。
无论是微观、中观,还是宏观,“重启中刷新”(Reset and refresh)成为决策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刷新的姿势多种多样。我们选择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几个范例,来说明它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超越线上线下,提供增生体验
疫情迫使人们选择线上沟通和交易。疫后重启,企业准备消除“线上或线下”的选择意识,试图创造“线上线下共融”的增生体验(Augmented experiences)。
疫情之前,远程医疗是较难推动的变革。习惯、信任、利益、技术、责任、风险等一系列因素让远程医疗成为可望不可及的业务。因为疫情,医生只能通过远程医疗方法(电话、网络、社交媒体应用等)服务病人。梅约诊所(Mayo Clinic)信息主管罗斯(Cris Ross)披露,疫情发生后几周时间,他们的网络问诊从过去的4%飙升到85%。利用疫情带来的策略紧要性,梅约诊所迅速刷新基础建设。例如,他们把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都转接到医院网络系统中。无论选择哪种沟通媒介(电话,视频等),信息先传输到医院网络中心,再转接到医生和病人信息端点。这样做,它不仅能够控制信息流,也可以让医院系统平台支持医生的各项问诊活动。梅约诊所建立起“梅约专家问询平台”(AskMayoExpert)。它从信息和知识两个方面武装了超过3万名医护人员,为病人提供全景服务。这在疫情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虚拟问诊和亲面问诊之间有没有区别?有,它有主观偏好的区别,病人希望能看到真人医生。主观偏好引导病人把真实的信息沟通价值置于虚拟的信息沟通价值之上。研究思维和语言的专家瑞安(Marie-Laure Ryan)指出,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现实真和虚拟真的背后有一个共性:无论是对哪种数据来源(现实的或虚拟的)做解释,它们都是一套语言叙事文本。“现实真”和“虚拟真”只隔着主观偏好意识。疫情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行业领先者,如梅约诊所。刷新医生和病人的“线上或线下”意识,合二为一,创造融合的增生体验。
如果医院的刷新实践还比较抽象,新型家庭在线健身公司“派乐滕”(Peloton)的增生体验模式更直观。2012年,Peloton以“将社群和精品健身带回家”为价值主张,开启了家庭在线健身模式。因为疫情,派乐滕的“一个人,在一起健身”的价值顿时放大。一个人在家,健身者可以通过应用软件选择异国风情的自行车赛道,与明星结伴跑步,实时虚拟择友瑜伽,实时邀请健友竞赛等。
派乐滕的硬件都很“酷”——配备了23.8英寸的超大高清触摸屏、摄像头和高品质扬声器,让使用者能够看内容,并能够轻松和其他人在线视频。而升级版产品“Bike+”和“Tread+”可以将大屏幕左右旋转,方便做瑜伽或哑铃训练。
在内容层面上,它提供了赏心悦目、花样繁多的课程。它被称为“健身行业的奈飞(Netflix)”。课程不仅涵盖跑步、单车、瑜伽、体能、力量训练等方面,而且还邀请了众多明星健身教练加盟,教练团队中有模特、前田径运动员、全国自行车赛冠军等,派乐滕打造了一大批的网红教练,极大的吸引了消费者,提升了用户的粘性。
社交方面, 派乐滕打造了自己的线上社区,能够随时随地和健身朋友互相交流分享。此外,线上社区还邀请了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著名演员“金刚狼”休·杰克曼,艾伦秀主持人艾伦·德詹尼斯和短跑世界冠军博尔特等名人与君同行。它的平台与脸书相互关联,学员能够很方便的识别出脸书好友,一起运动、加油。上课的同时,学员能够查看班里其他学员信息,认识新的朋友。
利用“硬件+内容+社交”的融合模式,派乐滕超越“线上或线下”的选择,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增生体验价值。
抱团取暖,组建产业俱乐部
刚刚去世的未来学家奈什比(John Naisbitt)曾预言,未来产业领域的巨头比国家政府更有影响力。确实,苹果手机的制造业网络分布在49个国家。辉瑞制药的供应链覆盖5000家企业。可是,奈什比只预见疫情前的全球化市场变化。疫情改写了全球供应链的发展道路。
疫情发生后,各国开始用行政手段干预跨国公司的经济布局。据《经济学人》统计,一年多来,世界主要工业国家颁布超过140项贸易限制政策。多年来,跨国公司全球交叉投资的总额高达36万亿美元。在以WTO为代表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摇摆动荡的背景下,国际企业开始寻找新的治理模式,以求自保。少数企业之间结盟,建立产业俱乐部,它成为疫情之后刷新的供应链关系。
产业俱乐部策略源自“俱乐部产品”的概念。在公共政策和制度经济学中,“俱乐部产品”是介于市场商品和公共产品之间的一种经济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是:成员共享,相互无损耗。非成员不能使用。当前地缘政治冲突和意识形态争端扰乱了全球商业秩序。为抱团自保,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始实施产业俱乐部策略,在动荡大环境中创造一个较为稳定的小环境。当大而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失效时,小而美的产业俱乐部成为值得积极尝试的策略选择。
产业俱乐部策略的一个历史典范是全球CFC控制联盟。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在地球南极上空的大气层中,臭氧的含量开始逐渐减少。含氯的氟利昂(CFC)中的氯原子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氟利昂则是广泛用于冰箱和空调制冷的工业原料。若臭氧层全部遭到破坏,太阳紫外线就会杀死所有陆地生命。臭氧层空洞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了。1987年,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议定书》规定,参与条约的每个成员组织(国家或企业)将冻结并依照缩减时间表来减少5种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耗,冻结并减少3种溴代物的生产的消耗。
经过30年的共同努力,2019年10月2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科学家称,臭氧空洞缩小到有记录以来的最小尺寸。“产业俱乐部”策略成功拯救了大气臭氧层。
另外一个产业俱乐部范例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它是一个国际银行间非盈利性的国际合作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同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和美国纽约分别设立交换中心(Swifting Center),SWIFT运营着世界级的金融电文网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它与同业交换电文(message)来完成金融交易。SWIFT还在各个层面将金融业界集合到一起,共同协作来制定市场惯例和定义标准。SWIFT的电文标准格式,已经成为国际银行间数据交换的标准语言。它服务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家银行机构、证券机构、市场基础设施和企业客户。简单而言,没有SWIFT交换电文服务,金融业的跨国交易无法运营。
产业俱乐部策略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它既可以抱团取暖,也可以设定组织边界,限制成员性质和数量,从而避免“公地悲剧”。另外一个策略优势是相互之间没有消费抵触和互损关系。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产业俱乐部连带出网络效应。第三个优势在于政治色彩淡,专业成分高。因为专注于一个共同的专业目标,产业俱乐部可以与地缘政治和经济思想冲突保持距离。它容易在专业理念上获得共识,进而促进社会关系上的团结一致。
看得见的手推动经济复兴
历史有先例,疫情触发广泛的公共卫生干预,政府功能扩张和经济刺激政策。这一次也不例外。2020年,美国国会通过2.2万亿美元的疫情援助。2021年,国会再次通过1.9万亿美元的美国振兴计划。2020年7月,欧盟27国讨论“下一代欧洲”(NGEU)财政政策。欧盟准备用7500亿欧元刺激欧洲经济复兴。根据《经济学人》的数据,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发达国家已经推出13.8万亿的基金,挽救经济,保证社会福利,避免社会动荡。因为疫情,国家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成为主导市场的力量。看得见的手调拨着社会资源,推动着产业政策,刷新着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社会契约关系。
与过去发达国家政策干预比较,这一次有明显的新特征:
1)对于疫情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的忧虑远超过对通货膨胀的担心。在“60分钟”电视节目访谈中,美国联储局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不担心资本市场过热,不担心货币超发带来通货膨胀,更关注金融网络和交易的安全问题。欧盟也改变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紧缩”政策,与美国一样推动刺激经济的政策。
2)发达国家利用政策基金刷新重要产业和重要能力,准备应对地缘政治新形势。美国和欧洲都强调,借此机会,强化信息技术、碳减和新能源技术,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数字化转型能力。欧盟给各成员国的基金有37%要用于碳减和碳中和,20%用于数字化能力建设。美国对供应链回流,特别是芯片制造,提供优惠贷款。加拿大已经开始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在本国建立疫苗生产能力。
3)在福利政策方面刷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社会契约关系。过去的福利政策都有具体前提条件,要么是对穷人的福利,要么是先支付后享受的社会保障,要么是特别的交换(例如对退伍军人的福利)。这一次不同。这次福利是普惠的政策。它类似于“全民基本收入”(UBI, Universal basic income)。
无论是微观、中观,还是宏观,“重启中刷新”已经成为疫后全球复兴的重要特征。为何中国企业应该高度关注并参与到疫情之后的“重启中刷新”活动中去?因为它不仅涉及新的竞争力建设,还关系到参与竞争的资格。假想一下,如果欧盟实施计划中的“碳中和”政策,对来自高碳排放地区的产品区别对待,征收高额关税,它对中国出口欧盟产品会产生怎样的冲击?事实上,“联合利华”和“欧莱雅”等大型日用化妆品公司已经决定在产品外包装上打印碳标签。欧洲的一些连锁超市也在跟进中。
专栏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指出:我们习惯用公元前(B.C.)和公元后(A.C.)划分人类历史。以后,我们的新习惯是“新冠疫情前”(B.C. Before Coronavirus)和“新冠疫情后”(A.C. After Coronavirus)。如果企业无法在重启中刷新,它们恐怕将永远停留在新冠疫情之前的世界。
(本篇为澎湃商学院独家专栏“危机不慌”系列之二十五,作者鲍勇剑为加拿大莱桥大学迪隆商学院终身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特聘教授。)
- 标签:
- 危机,全球,经济,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