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记者高蓉杰】“银行业在政策引导下迅速发展,在服务核心小微企业方面可圈可点。但面对更小额、分散的长尾人群方面,非银机构还有大量的潜力未被释放。”近日,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在“2019普惠金融高峰论坛”上分析了国内普惠金融现状及应对方法。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小微企业都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价值。
据陈心颖介绍,从现阶段看,民营经济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发明专利权、60%以上GDP和50%以上税收。其中,小微企业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从长远来看,在实体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是核心驱动力。作为战略实施的主要参与者,小微经济体的发展将成为关键发力点。
而与小微企业为实体经济创造的价值相比,我国小微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力度依然存在一定的落差。陈心颖列举了一组数据:小微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占各项贷款的25%,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仅占各项贷款7%。同时,她认为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体数量庞大、需求分散、风险复杂,面对的融资难题更突出。
在美国等成熟市场以及印尼等新兴市场,供给侧都由多类市场主体组成,银行和非银长期形成差异互补、均衡发展的格局。
据陈心颖介绍,在这些国家中,作为主要的供给方的银行占整体零售信贷市场60%-70%,服务相对风险可控的群体。占比在30%-40%的非银机构对银行进行高效补充,以科技、渠道等优势覆盖小微及更下沉的群体。在印度尼西亚、肯尼亚、美国等市场,银行通过与外部渠道、金融科技公司等非银主体合作,突破既有模式在获客、风控方面的局限,解决小微人群的“最后一百米”问题。
在解决“最后一百米”和风控问题上,平安集团研究出了解题思路。“平安普惠专注的是比小微企业体量更小的个体工商户、自雇经营者组成普惠信贷的深水区、新蓝海,”陈心颖说,“将环节打开,将能力聚合,是平安普惠的解题思路。”
陈心颖表示,这部分人群的规模超过1.2亿,他们地域更分散、需求更多元、风险更高、触网率更低。通过构建聚合平台,复杂的信贷业务链条被分解为获客、风控、增信、资金等多个环节。在每个环节,联接具有独特环节优势的市场主体,让专业机构以高效能的方式解决专业难题,打通金融资源和小微群体之间的“最后一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