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11:29:01来源:融易新媒体
新华社天津8月5日电(记者周润健)“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7日9时6分迎来“立秋”节气,夏尽秋来,金风渐至,传统意义上的秋天从此开始了。专家表示,作为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气,“立秋”这天,民间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此时节“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立了秋,把扇儿丢”,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也称“七月节”。
“立秋”之日,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贴秋膘”“咬秋”的习俗。罗澍伟说,“暑伏”时节,天气炎热,会出现食欲不振、身体消瘦等“苦夏”现象,“立秋”至则需“贴秋膘”。据说,“贴秋膘”的习俗源于清代,最初就是“立秋”之日吃伏天里断供的“爆烤涮”。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副食供应的充裕,诸如白切肉、红烧肉、炖鸡鸭、红烧鱼等常见于“立秋”时的百姓餐桌。
“‘立秋’后适当‘贴秋膘’进补,可以提高人体的脏器功能,但要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儿童、胃火旺或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一定要适量,否则容易‘上火’或积食造成消化不良。应根据自身状况,调整膳食结构,均衡三餐营养,可适时搭配一些具有健脾养胃、滋阴润肺的果蔬,如苹果、梨、百合、山药、莲藕、萝卜等。”罗澍伟说。
“‘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罗澍伟提醒说,“西瓜等可以祛除暑日积蓄在体内的暑气,但性属寒凉,食用要适量,特别是在‘立秋’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