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廖斌 谢文君 通讯员 高超华 曹宏燕 穿过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深蓝色光伏电池和一簇...
- 本报记者 廖斌 谢文君
通讯员 高超华 曹宏燕
穿过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深蓝色光伏电池和一簇簇绿色植被,与一株株果树枝丫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恬淡美好的上甲村田园风景画,而这里几年前还是一片土地贫瘠、开采过度的废弃矿山。“以前山上种什么都活不了,村民都穷得很。”江西省寻乌县上甲村村长老钟回忆道。
上世纪70年代,由于稀土资源过度开发,寻乌县部分农村地区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村民脱贫致富的脚步停滞不前。面对大面积荒废的矿山,寻乌县充分发掘低纬度的光能资源优势,于2016年探索采用“光伏电站+村集体”模式,先行发展光伏产业,带动农村创收。
在废弃矿山中发展光伏发电,不仅需引进大型企业开发建设,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人行寻乌县支行积极对接,调查了解光伏电站项目规划和资金需求情况,推动赣州银行寻乌支行向县扶贫投资开发公司投放2.2亿元的光伏项目贷款,推动建成230个村级电站,利益联结1.22万户贫困户,实现了全县贫困人口光伏扶贫的全覆盖,每年创造经济效益3739.1万元。
依托光伏发电产业能够最大限度帮助贫困农户创收,但发电设备的购置费用却让贫困户犯了愁。人行寻乌县支行摸底调查村民发展光伏产业的资金需求,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和寻乌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由财政贴息的“光伏贷”贷款产品,根据农户用电需求、设备购置费用核定贷款金额,为贫困户提供最高3万元的资金,用于发展光伏产业。截至今年5月末,该县共发放“光伏贷”1526.42万元,可带动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余元。“银行给贷款、政府给补贴,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光伏发电设备,用电不用掏钱,还能挣钱。”谈到光伏电站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上甲村村民老张满是欢喜。
光伏发电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地表蒸发量,增加降水,有效修复了当地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实现协同发展。为帮助贫困农户拓宽致富道路,人行寻乌县支行联合当地扶贫部门,积极谋划扶贫产业,配套推出“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产品,为贫困户发展脐橙、柑橘等农业产业提供资金保障。“产业扶贫信贷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3年期、3万元至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财政全额贴息,最大限度减轻贫困户资金负担,充分调动了贫困户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截至今年5月末,寻乌县累计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11.65亿元,带动5.4万贫困人口脱贫。
在合理的产业规划和金融支持下,寻乌县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并于2019年4月实现脱贫摘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农业产业升级发展,人行寻乌县支行积极推动全县金融系统试点“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贷款产品,确保金融系统“脱贫不脱政策”,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巩固脱贫成果,让这条金融支持生态可持续的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廖斌 谢文君
通讯员 高超华 曹宏燕
穿过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深蓝色光伏电池和一簇簇绿色植被,与一株株果树枝丫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恬淡美好的上甲村田园风景画,而这里几年前还是一片土地贫瘠、开采过度的废弃矿山。“以前山上种什么都活不了,村民都穷得很。”江西省寻乌县上甲村村长老钟回忆道。
上世纪70年代,由于稀土资源过度开发,寻乌县部分农村地区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村民脱贫致富的脚步停滞不前。面对大面积荒废的矿山,寻乌县充分发掘低纬度的光能资源优势,于2016年探索采用“光伏电站+村集体”模式,先行发展光伏产业,带动农村创收。
在废弃矿山中发展光伏发电,不仅需引进大型企业开发建设,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人行寻乌县支行积极对接,调查了解光伏电站项目规划和资金需求情况,推动赣州银行寻乌支行向县扶贫投资开发公司投放2.2亿元的光伏项目贷款,推动建成230个村级电站,利益联结1.22万户贫困户,实现了全县贫困人口光伏扶贫的全覆盖,每年创造经济效益3739.1万元。
依托光伏发电产业能够最大限度帮助贫困农户创收,但发电设备的购置费用却让贫困户犯了愁。人行寻乌县支行摸底调查村民发展光伏产业的资金需求,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和寻乌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由财政贴息的“光伏贷”贷款产品,根据农户用电需求、设备购置费用核定贷款金额,为贫困户提供最高3万元的资金,用于发展光伏产业。截至今年5月末,该县共发放“光伏贷”1526.42万元,可带动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余元。“银行给贷款、政府给补贴,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光伏发电设备,用电不用掏钱,还能挣钱。”谈到光伏电站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上甲村村民老张满是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