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伟达 今年,全球各地均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多数人长期滞留家中,导致大部分经济活动被迫中断,亚太地区也...
- 高伟达
今年,全球各地均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多数人长期滞留家中,导致大部分经济活动被迫中断,亚太地区也无法独善其身。数10年来的全球化进程,使得不管身在何方、愿意与否,世界各地人民只能共同进退。不过,即便前路坎坷不容乐观,但仍有三大因素足以使亚洲更好地渡过难关。
有效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
亚洲是应对这场公共卫生危机最成功的地区之一,亚洲不少地区率先对人口的流动实施限制措施,对民众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并追踪曾与病毒携带者进行过接触的每一个人的行动轨迹。
举例而言,截至6月中旬,韩国(人口5200万)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维持在200多人;相比之下,英国(人口6600万)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高达4万多人;中国在控制住疫情后经济已开始恢复;而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的死亡人数则为个位数;越南则没有死亡病例出现。
然而,由于其他部分地区未能进行足够的病毒检测,导致其公共卫生部门未能有效应对疫情。亚洲一些富裕程度较低的国家陷入困境。医疗硬件设施欠佳,加上较难承受长期经济“停摆”的经济代价,为这些国家的前景增添风险。
不过,从整体上看,亚洲在应对这场公共卫生危机中的表现已经远超世界不少其他地方。亚洲在遭受“非典”(SARS)和禽流感疫情后,政策制定者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快速及认真严肃的回应,而民众对政府也同样充满信任并积极配合。
尽管本次疫情仍在持续,但亚洲地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其能力及自律精神,这有助于降低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损失。待经济开始复苏后,亚洲应该处于相对有利的状态。
货币和财政政策空间
亚洲各国的政策是发达经济体的“精简版”。由于亚洲各央行并不像其他主要经济体受到接近于零利率的掣肘,因此具备加大政策力度的空间。韩国、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国央行开始着手购买资产,但迄今为止,这种债券购买行动在亚太地区尚算温和。
即使亚洲各国央行对入市的准备工作处于不同阶段,但这些资产购买行动的规模仍会逐步扩大。亚洲还有进一步扩大非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的空间。这类量化宽松(QE)措施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一大特色,有助于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一些国家正在加强融资和信贷宽松政策,例如印度实施了长期回购操作。截至目前,这些计划的规模只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小部分,这一比例预计未来还会有所上升。
此外,相比以往的危机时期,亚洲各国的财政和治理状况都已明显改善,这让它们具有更强的财政实力来抵御这场风险。公共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普遍在可控范围内,亚洲大多数经济体(日本、印度和新加坡除外)的比例在30%至55%之间,这表明亚洲公共部门还有举债空间,从而为刺激措施提供资金。公共部门及私营部门储蓄间的动态变化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私人投资的减少(即储蓄的增加),在不影响经常账户的情况下,政府举债的空间变得更大。
内需消费增加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亚洲较大型发达经济体并不像10年前那样依赖出口。多年以来,政策制定者设法重塑其经济体系,使其更加依赖内需消费,并加倍注重非制造业(即服务业)的生产力。
亚洲地区私人消费占整体GDP比重在缓慢稳定地上升,中等收入家庭的增长率和该趋势相吻合。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体目前家庭开支占经济活动的比重为49.1%。亚洲各国政府向来比较强调以收入为导向的增长。而发达经济体中也不乏提高工资的呼声,近期将发放现金作为纾困措施的其中一环,也凸显了消费的重要性。
然而,这类趋势的一大副作用是消费者债务趋升,特别是抵押贷款债务。尽管火热的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引发担忧,但如果疫情导致房地产市场低迷,也将削弱消费者的购物意愿。此外,只要全球经济仍然不稳定,即使内需市场庞大,也会感受到制造业和出口疲弱所带来的影响。
展望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潜在动力可能在于亚洲与西方经济体之间的生产力差距缩小。多年来,亚洲的生产力一直在下降。而提高生产率尤其是服务业的生产率,将成为增长的关键,届时,亚洲地区需要通过开放市场来迎接更大竞争,对教育和再培训投入更多资源,从而使就业人员掌握新的技能。
(作者为安本标准投资管理日本及亚洲经济学家)
高伟达
今年,全球各地均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多数人长期滞留家中,导致大部分经济活动被迫中断,亚太地区也无法独善其身。数10年来的全球化进程,使得不管身在何方、愿意与否,世界各地人民只能共同进退。不过,即便前路坎坷不容乐观,但仍有三大因素足以使亚洲更好地渡过难关。
有效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