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4 18:24:56来源: 第一财经
当前北京地区临时工的工资开到450元/每天的情况下,都很难招到。
受疫情防控需求影响,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需求量与日俱增。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发文,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添生产线扩大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供应。目前市场上除了医疗器械相关企业、不少其他行业企业也“跨界”生产以支持医疗物资供给。
对此,某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企业的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当下聚焦解决医疗物资供给不足的问题,由于产品大多是一次性的,质量问题矛盾还不突出,但目前市场上很可能存在一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对提供医疗物资的企业的资质把控还有待加强。”
跨界企业多
疫情期间,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不足。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发文,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添生产线(设备)迅速扩大产能等,多措并举扩大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供应,实施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政府兜底采购收储,并将十类产品明确纳入《产品目录》:医用防护服、N95医用级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一次性使用口罩、生产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重要原材料、医用护目镜/防护面屏/负压防护头罩、医用隔离衣、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经卫生健康、药监部门依程序确认治疗有效的药品和疫苗。
因此近期有不少企业变更工商注册信息援产医护物资,根据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10日,经营范围涉及医疗器械、消毒产品等防护制品的企业增势明显,全国范围内医疗器械新增企业数超2万家,消毒产品次之。
从行业来看,全国医疗器械新增企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以增加14900家排名第一;全国消毒产品新增企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仍以近2500家。从地域上看,广东以900余家企业排名全国消毒产品新增企业首位,山东则在全国医疗器械新增企业中排名首位,广东次之。
具体看来,如中顺洁柔(002511.SZ)子公司采购了5条医用外科口罩生产线,开展生产销售医用口罩业务。华纺股份(600448.SH)自筹资金1000万元用于生产医用口罩及防护服。
美联新材(300586.SZ)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拟在已有次氯酸钠产品的基础上做产业链的延伸,生产和销售84消毒液,并对其经营范围进行相应变更等。
盘龙药业(002864.SZ)已获得液体消毒剂(净化)(限75%单方乙醇消毒液)的生产资质。
此外,除了医疗器械产业链上游企业、不少其他行业的企业也“跨界”生产以支持医疗物资供给。如比亚迪(002594.SZ),富士康、中国石化(600028.SH)、水星家纺(603365.SH)、三枪内衣、红豆服饰等企业。
尤其是车企,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汽集团(601238.SH)将建成口罩生产线并投入使用。
比亚迪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援产口罩和消毒液。
陕汽控股宣布完成了生产护目镜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成功装配护目镜样品,达到了防疫使用要求,日装配产能3000只以上。
资质待把控
实际上“跨界”生产医疗物资也引发了业内的担忧。
某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企业的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医用口罩和防护服属于II类医疗器械,厂家需要有相应的生产条件和资质,国家也有明确的审批程序。所以鼓励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添加生产线来提高产能问题不大,但是其它行业改行来做或存在一些问题。
据了解,“跨界”进入医疗器械行业的企业需要进行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而根据GMP管理规范,进行厂房建设、购置生产线、培训工人、提交产品注册申请等一系列流程,这些都需要花较长的时间。
“当下聚焦解决医疗物资供给不足的问题,由于产品大多是一次性的,质量问题矛盾还不突出,但目前市场上很可能存在一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对提供医疗物资的企业的资质把控还有待加强。”该高管称。
就资质相关问题,几家“跨界”生产的车企曾给出公开回应。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积极筹备审批认证生产资质,政府也对紧缺物资开辟“绿色通道”,并强调相关产品会严格按照当前国家标准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