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逝世(2)

时间:2024-08-24 13:05:01来源:互联网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曾在文章中提到,周光召高度重视我国基础研究,他领衔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的十多年间,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判断。本世纪之初,他反复强调基础研究不仅要面向科技前沿,更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他的倡导下,我国先后启动了量子科学、纳米科学、蛋白质、干细胞和全球变化等6大科学计划,率先尝试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全链条、多学科研发部署,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周光召连续两届出任中国科协主席,他直接领导创立了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制度,通过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等奖项拔擢才俊、奖掖后学,推动制定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设立了“全国科普日”,身体力行地甘当科普工作的“领路人”和“开拓者”。

  周光召曾语重心长地教诲广大研究生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以平常心对待功名,始终不自暴自弃。要有爱国热情,时刻准备为国家、民族的昌盛献身。要注重团结,加强交流,一方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又要会交朋友,广交朋友,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在谈到创新时,周光召说:“创新对科学进步至关重要,要进行创新一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二要有科学的自信与科学的怀疑态度。”他最后总结道:“天赋+勤奋+团结+科学的方法+平常心的心态=重大成果。”

  (据新京报、湖南日报、新华社等)

  ●延伸阅读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仅剩2位健在

  公开资料显示,“两弹一星元勋”是指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国宝级科学家。

  两弹一星,是对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简称。作为新中国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弹一星”也时常遭用来泛指中国近代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创业发展的成果。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导弹、人造卫星、遥感与制控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以后中国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199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上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周光召逝世后,目前健在的“两弹一星”元勋仅有王希季、孙家栋两位。

  王希季出生于1921年,卫星和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总工程师、七机部八院总工程师等。研制成功中国多种实用探空火箭,主持完成中国第一种卫星运载火箭、第一种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方案论证、设计,任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总设计师。

  孙家栋出生于1929年,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职于国防部五院、七机部、航空航天部等。领导参加我国首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地地导弹、液体中程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任首颗人造卫星研制技术总负责人,2009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据澎湃新闻)


近期热点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逝世 08-24

“蛟龙号”顺利完成300潜 08-24

泰国国王批准佩通坦·钦那瓦出任总理 08-24

今年“七下八上”期间 全国降水量偏多、致灾性强 08-24

高温黄色预警: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局地可达40℃以上 08-24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