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4 17:02:51来源:财富在线
编者按:日前,财政部主管的《新理财》杂志刊发《让中国会计师品牌“走出去”——专访信永中和集团董事长张克》报道,内容聚焦信永中和集团化、一体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发展,以及致力于推动中国会计师品牌“走出去”的理想与担当。现全文转载,以期汇聚行业更大力量,坚定不移把中国会计师品牌推向世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服务行业也不例外。信永中和集团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成立的中信会计师事务所,其拥有7年与大型国际会计公司合资的经历。历经40多年的发展,信永中和已经实现集团化、一体化管理和国际化发展,成为当今中国具有品牌影响力且具备国际服务能力的综合性专业服务机构。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信永中和已建立了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7个分支机构、员工总数超一万人的国际化服务网络。为此,《新理财》专访了信永中和集团董事长张克先生,他向我们介绍了中国会计行业的变迁与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应对,以及致力于推动中国会计师品牌“走出去”的理想与担当。
信永中和集团张克董事长
《新理财》:作为从业近40年的会计人,您见证了会计行业的起步和发展。您认为我国会计行业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推动变革的因素有哪些?
张克:我是为数不多的全程经历者,所以还有些谈资。会计师这个职业,在国内可以说是因“势”而生,“势”指的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前,会计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改革开放后,外资的引入刺激了行业需求。当时的“三资”企业,即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以及外国独资企业的落地,催生出合并报表、交易、投资等多种服务,也促进了中国会计行业的普及与发展。因此,起初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服务于“三资”企业,并不服务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妄谈资本市场了。
从这个背景下回顾行业发展,它是先有“所”,后有“师”,再有“规”。一般的行业是先定规矩,再有机构,而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则不同,先有事务所开始执业、出报告,而后才有“注册会计师”的称谓。于是一些退休的、有20多年会计经验的老先生们通过认证成了注册会计师,记得当时中国注册会计师的第一号到第十号都在中信会计师事务所。但第一批会计机构都不叫会计师事务所,直到1986年10月施行《中华 人民 共和国 注册会计师条例》,规定所有从事此类业务的机构统一命名为“会计师事务所”。
199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正式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1995年宣布“两会”联合,即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合并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9年政府推动脱钩改制,对会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之前,所有的会计师都是“在编”的。也正因如此,才出现国内几千人的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发展的格局,才使得中国的会计师行业迸发出现在的活力。从2000年开始,融易新媒体,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积极推进“两上”,即上规模、上水平,再加上后期做大做强、“走出去”以及特殊普通合伙改制等一系列政府的推动,至此,这便是中国会计行业整体发展的大致过程。
中国的会计行业能拥有现在这种规模和成就,我认为,大体上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催生注册会计师这个职业,包括上市、外资引进、国企改革以及市场交易的复杂化等,都是催生和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动力。
第二是规则制订。谈到外资引进便需要国际交流合作,便需要有大家能辨识的通用语言,这也是1992年国家开始推动会计准则的变革,花了十多年时间完成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原因。
第三是经济发展。会计行业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会计师队伍的规模、水平与各地经济发展成正比。世界上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大多集中在美国、欧洲等经济发达区域,经济发达导致业务开始多元化,交易、收购、兼并等复杂任务对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中国这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会计师的队伍迅速成长,这便是“时势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