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4:05:23来源:财富在线
《华商好基会》第17期
攻玉之道,尝问于贤。面对投资市场的风云变幻,华商基金诚意推出《华商好基会》专栏第17期,以期通过华商基金资产配置部独立、专业的研究视角,融易新媒体,为各位投资者提供专业、审慎的基金投资信息,传播长期、理性的投资世界观与方法论,分享合理、实用的资产管理智慧与经验。华商基金立志超越一时的市场低谷或高峰,努力成为投资者驶向财富彼岸的忠实、长期的伴侣。
一般而言,在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上,普通人不会去挑战职业选手。对于普通人,这种能力差距上的认知往往显而易见,不管是体育竞技,还是医生等职业。
然而在包括基金的证券投资领域,却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普通投资者会愿意挑战或者质疑基金经理等专业投资者(觉得自己比专业投资者具有更高的赚钱能力)。
命题是否存在
在展开辩论之前,首先要说明普通投资者的这种自信确实比较容易“过度”,当然说的是整体而言,肯定也有极少数“牛散”是真有底气的自信。
至于衡量标准,最简单的就是看普通投资者是否比基金经理更能赚钱。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普通投资者如果想比基金经理更能赚钱,就必须或多或少对持有的基金做一些交易,如果这些交易相比长期持有该基金有正向贡献,我们就可以认为普通投资者比基金经理更能赚钱,即这种自信没有“过度”,但如果反之,则说明这种自信有所“过度”。
《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过去十五年,主动股票方向基金年化收益率为16.67%。而对应时间节点,历史全部个人客户的平均收益率仅8.85%,个人基金投资者的盈利占比明显低于股票型基金净值上涨的占比。
由此,可以大致确定,基民“过度自信”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专业壁垒
这种基金投资领域的“过度自信”究竟有何成因呢?
首先,基金投资这个领域虽然实际专业壁垒非常高,但表面看上去却有一定的迷惑性。看似普通人都能聊上几句,比如“哪个主题在风口”“哪个行业获鼓舞”,但实则这些大逻辑往往对股价的未来走势并不具有预测价值,甚至根本站不住脚。要知道,基金经理并非只靠选行业来获取收益,交易、择股也是其重要的收益来源。
不仅如此,基金经理每天专注于选行业、选个股、选时机的背后,还有专业研究团队大量实地调研及专业数据分析软件系统的支持,这些支持都是基金公司等专业机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长时间打造的,显然也是普通投资者无可比拟的。
游戏胜率
如果把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的对决比喻成一个多回合制游戏,那么医生、体育竞技等领域里专业选手的胜率基本接近100%。
但在基金投资领域,如果回合时长定的短一点,那么业余选手还是有机会在短期内胜出的,本质上因为权益市场波动剧烈,如果看的区间不长,有时候运气的成分可能会超过实力。
但投资本质上更像是一个长期游戏,鲜少有人投资基金仅是抱着赚一把就离场的心态,所以只有实力才能帮助投资者走的更远,这也是我们要辨别“过度自信”的意义所在。
换一种心态
那么,如何把这种“过度自信”陷阱转变为理性、可持续的基金投资心态呢?
这里有两个建议,一是适度拉长持有期限,二是不要只盯着行业主题类基金。
首先是适度拉长持有期限。通过时间积累,可以让所持基金的基金经理充分发挥投资能力,减少短期市场波动造成的扰动,尤其对于权益类基金,更需容忍一段时间内可能表现不好的概率,进而克服“过度自信”的心理。
再者是不要只盯着行业主题类基金。普通投资者“过度自信”的成因往往是某些时段自己对某些行业的判断比较强(相信自己的判断或者深信自己拥有比较确定的信息),结果上就会更倾向投资于行业主题基金。但就像前面提到的,基金经理获取收益的来源不仅是选行业,选股和交易是另外两大来源。因此,在摒弃“过度自信”心态后,普通投资者可以多关注一些能力圈更广泛的非行业基金,把选行业、选股、交易等工作交给专业投资者。
本期总结:
行为金融学对于“过度自信”的解释是“人们经常低估风险,同时高估自己的直觉、逻辑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等。另外,在做判断和决策时,人们常常认为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具有精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