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5 16:16:25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城叔关注了近期引发热议的“南京集成电路大学”一事(猜你想看:《“芯”大学亮相,为什么是南京?》)。接着这个话头,今天继续写一写“造芯热”背后的区域版图。
过去20年,各地不断掀起集成电路投资热潮。尤其当下,在“中国芯”亟待突破“卡脖子”难题的背景下,从地方到企业的热情都空前高涨。
一方面,这显示出“我国半导体产业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阶段,社会各界参与发展的热情非常之高”;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投身集成电路行业,个别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风险显现,甚至有个别项目建设停滞、厂房空置,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这便是集成电路,也叫做芯片和IC。
这样一个小小的器件,成为国与国之间、城与城之间你追我赶的重点。
区域布局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式进入商业化发展,也就是这20年的事。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00年,国务院出台《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俗称“18号文”;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俗称“4号文”。两波政策在税收和财政上给予半导体产业优惠政策,产业分工得以初步实现。
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简称“大基金”),将半导体产业新技术研发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目前,大基金首期投资成果显著,撬动地方产业基金达5000亿元,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二期募资也已经启动,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
因为国家政策加持,集成电路迎来好几波建设高潮。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0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才200亿元,到2019年已达到7562.3亿元,年均增幅达21.1%。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3539亿元,同比增长16.1%。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提出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做好规划布局。
经过多年部署,全国形成了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区域四个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集成电路产业覆盖设计、芯片制造、封装与测试、装备与材料和EDA等多个领域,四个产业集聚区各有所长。
长三角地区长于制造,无论是上海的芯片制造和设计,还是整个江苏的封装测试、芯片制造,都是这个区域的最大优势
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津冀在设计领域最为突出,比如全国前十大的IC设计公司,北京占了超过一半;
珠三角则在集成电路应用领域比较突出,包括中兴、华为以及下游整机厂商、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西部则处在赶超状态,比如西安的三星、武汉的长江存储。
芯思想研究院此前发布了一份2020年中国大陆城市集成电路竞争力排行榜:
前10强中,长三角地区占五席,分别是上海、无锡、合肥、南京、苏州,珠三角地区深圳入围,环渤海北京入选,中西部有成都、西安、武汉入选。这个排名,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区域格局大致相符。
龙头显现
不管是“大基金”、地方发展规划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还是国际形势变幻暴露出的自主研发之痛,受到多种因素驱动,近段时间,各地“造芯”的氛围又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