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20 08:00:55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提起大同,绕不开曾经如火如荼的“再造古城运动”,以及至今仍不时有人提起的“明星市长”耿彦波。
“十一”假期即将来临,据当地媒体报道,《大同古城保护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除规划、保护等相关内容外,该条例尤为引人注目的一点是,鼓励合理利用古城,让古城“活起来”。
这座十多年来一直在争议声中艰难转型的城市,如今再度走入大众视线。近段时间以来,大同可谓动作频频:
6月,“一把手”带队到西安考察学习,成功打造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等一系列“网红”文化新地标的西安曲江新区,正是其中重要一站;
7月,大同古城管委会与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牵手”,希望共同把大同古城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全国样板和示范”;
8月,大同市委书记主持召开古城保护与发展领导组全体会议,分析解决当前问题。会上,曲江文旅相关负责人专门介绍了两地合作运营文旅项目的策划方案。
不久前的9月11日,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宏文又专门率队赴西安学习考察文旅产业,与曲江新区相关负责人座谈……
值得注意的是, 曲江新区是西安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而“兴于煤、困于煤”的大同,也一直希望把文化旅游作为产业转型的龙头。本月初,大同方面明确表示,春节文化活动将试水“曲江模式”。
沉寂已久的大同,这次能不能复制西安的成功,靠“抄作业”翻红?
01
很长时间里,煤是大同最显眼的一张名片——
煤炭储量高达718 亿吨,约占全国1/8,一度位居中国产煤城市之首。上世纪80年代,大同与德国鲁尔、前苏联顿巴斯,并称“世界三大煤都”。
“煤都”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人常常忽略了,大同还有另外一张名片。
这座古城拥有2200多年历史,是“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也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云冈石窟、云中古城、华严寺、鼓楼、明城墙等重要历史文化古迹。
“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让大同人自嘲“垃圾基本靠风刮,污水基本靠蒸发”。而面对煤炭资源枯竭和环境严重破坏的挑战,大同亟需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擦亮另外一张名片,努力让古城“活起来”、“火起来”,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图片来源:太原晚报
说到这个主题,西安必须拥有姓名。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近年凭借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爆红网络。从早前一碗“摔碗酒”在网络爆红,到去年末不倒翁小姐姐全网刷屏,一个又一个带着古城印记的热点,让西安热度不断攀升。
西安的成功经验,正好契合大同 “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注重多元体验,让古城成为全方位展示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的诉求。
除了相似的“文化底蕴丰富”,大同看中西安曲江新区的,正是后者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在寻求发展突破上蹚出了一条新路的做法与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将这种“打包学习”式的合作,戏称为“抄作业”。
在他看来,大同在资源禀赋上确实具有一定的“网红”潜质,“除了煤炭,本身就拥有可以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这种先天优势,让大同在产业转型上或许会比其他资源型城市“更顺一些”。
02
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同的转型之路,此前走得并不算顺利。
时间回到2008年,耿彦波来到大同,历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等职。
当时,耿彦波提出“一轴双城”设想,以御河为中线,西边建旧城、东边成新区,将大同城内残破的古城墙修复,并拆除城内3.28平方公里老城区,建设成复古建筑群。
围绕改造后的“大同古城”,近些年有着许多不同的声音。
一方面,有文物专家提出,大同古城的改造违背了文保工作“修旧如旧”的原则。2019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部分保护不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通报》,大同因“古城或历史文化街区内大拆大建、拆真建假”遭到通报批评,一度引来多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