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9 18:27:57来源:
截至8月27日晚间,A股五大上市险企均已完成中报发布。受2019年同期大额税收调减转回及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上半年险企净利润增速整体承压,几大上市的头部险企均不同程度下降十几到二十个百分比。市场早已充分释放预期,伴随资产端和负债端改善,更多关注下半年各公司的战略方向。各家表态和董事长致辞成为重要的透视窗口。
一反常态的是,平安集团的董事长致辞略谈业绩,主动回应外界最关注的年度主题——“寿险改革”。向来低调的马明哲,为何“高调”创新致辞模式,主动揭盖子、谈改革?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改革最后半年的倒计时节点,宣告马明哲本人及平安深入推进改革、“一竿子捅到底”的决心;二是作为中国寿险业市场化改革的先行者,马明哲希望借谈平安改革,表达对长期、健康、持续的行业未来的期待。
平安出过两本传记,《大道平安》和《无止之境》。读完两本书的人大约都会产生同一共识:凡是马明哲想做的事,有一举成功的,也有反复试错、纠错做成的,却似乎没有做不成的。马明哲曾率领平安做了四件大事:
第一件,打破市场垄断,成立平安保险;第二件,引进寿险营销体系,推动国内寿险服务的市场化;第三件,“一意孤行”打造综合金融“孤品”;第四件,率先探索科技创新,推动平安转型为全球罕见的“金融+科技”双巨头,走上生态化裂变之路。当下的寿险改革,应该就是他要做的第五件大事。
回归初心,寻找新动能胡适在上个世纪就精准阐述过保险的价值,“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今天预备明天,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是真旷达”。长期、稳健、保障,乃保险最核心的价值。
正本清源,坚持“保险姓保”。2016年,由监管部门发起,高速发展的中国保险业重新叩问初心。背景是,2015年全国寿险保单大约14亿张,其中长期寿险保单只有4千多万张,相当规模的保费只承担了较少的保险责任,业务结构失衡。风险保障功能是保险业独有的“立业之本”,是其他行业不可代替的重要功能。结构如不调整,部分保险公司将不再姓“保”。
中国保险业艰巨的结构调整由此开启。提升长期保障型产品比重,势必就要降低短期型投资型产品比重,就要舍弃短期的高利润与高增长。对每家险企而言,无疑是要“割肉”,过程必定艰巨。这也是为何五年过去,“保险姓保”仍在被持续强调;市面上的长期保障型产品比重虽有提升,但整体仍以短期型投资型产品为主。
对经营稳定性和长期价值的追求,也是寿险业变革的动因。投资型产品虽然短期利润高,但也更易受市场和经济波动影响。这也是为何部分主推短期型投资型产品的保险公司业绩大起大落、飘忽不定,利润和分红难以穿越经济周期。
亟需转型的另一原因,是线下人力驱动的模式难以持续。2014-2018年,得益于人口红利和经济增长,中国寿险业经历了5年高速发展。然而从2019年开始,国内代理人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均产能开始下降。加之新冠疫情影响,代理人线下展业受限,寿险业需要抛弃过往简单粗放的线下人力驱动模式,寻找新动能。
回归保障初心、追求长期价值、变革渠道,叠加外部环境影响,也构成了平安新一轮寿险改革的背景与动因。
“产品+渠道+科技”三轮驱动发愿立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企业如何发展有恒?贵在不忘初心。
马明哲在其董事长致辞中这样回溯平安寿险改革初心:
“作为中国较早的保险业拓荒者之一,平安打破市场垄断,将多样化的保险选择及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带给客户,这是初心。以科技驱动,用专业的技术和领先的产品,服务国计民生、守护万家平安,专业让生活更简单,这是初心。抓住百年变局的战略机遇,矢志成为民族金融的典范和科技创新的标杆,为国家崛起、民族复兴贡献心力,这是初心。”
概言之,平安寿险改革的初心包括保险保障、专业服务、科技创新三方面。与之对应,其改革内容也从产品、渠道、科技三方面推进。从客户出发,改革产品,打破传统寿险营销“一款产品打天下”的传统做法,构建“寿险+”产品体系,持续提高长期保障型产品比重。科技赋能代理人,改革渠道,优化销售管理、队伍管理和培训管理,短期聚焦“增员+增产”,长期打造高产能、高收入、高质量的代理人队伍。打造“数字寿险”,推动寿险实施全面数据化经营,构建先知、先觉、先行的“总部大脑”,提升整体经营的驾驭能力、预判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与此同时,提升管理效率,提升客户触达率,促进销售目标达成。
进一步详解平安从“寿险+”、渠道优化、数字寿险三方面切入改革的原因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