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07 15:35:03来源:经济参考报
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药品生产许可证、中药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均排名全国第一,基因测序仪、呼吸机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多个“第一”背后,是广东作为生物医药大省的底气,更是迈向更高目标的起点。
2024年以来,广东锚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的目标,持续出台支持政策,集聚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优势资源,加强创新协同,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驱动生物医药研发
202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发表报告,他们利用国际首创的“离体大脑养护技术”,成功将一个“死亡”了50分钟的离体猪大脑“复活”。这是近年来团队在器官医学领域实现的多个里程碑式突破的又一个案例。
目前,研究团队与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奇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进以医工结合为基础的产学研合作,将在全球开辟出器官医学“新赛道”。
何晓顺表示:“团队未来将进一步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加快中国原创的器官医学平台建设,加快器官医学相关设备研发和应用推广,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同时,持续推动器官医学向深度及广度拓展。”
越来越多的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企业已从国际药企的追随者逐渐成为竞争者,这背后是广东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医疗资源及临床资源的支撑。
广东具有将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坚实基础。数据显示,广东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广东药品生产许可证、中药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均排名全国第一;基因测序仪(全国占比超四成)、呼吸机(全国占比超五成)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2023年,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实现营收663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在广州,当前全市有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企业6500多家,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2023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评比中获优秀,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五,居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2024年上半年,广州新获批临床试验批件75件,同比增长44.2%,占全省近一半;新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2件,同比增长100%。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2024年10月,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广东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规上医药工业规模超5000亿元的目标。
政策围绕全链条持续发力
药械从研发、生产到临床应用,以及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闭环,都离不开创新体制机制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和铂医药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及免疫性疾病领域创新药研发及商业化的全球化生物制药企业,该公司拥有全球稀缺、亚太地区唯一的全人源抗体研发平台。在广州,和铂医药携手领军科学家,共同创办了创新药研发企业崧铂医药,专注于“炎症危险信号调节器”相关创新疗法。
“崧铂医药在全球范围内首创了‘炎症危险信号调节器’治疗理念,以肿瘤-炎症-免疫互作中的危险信号感受与调节关键节点作为主要靶标,以开发相应的抗体药物。得益于广州市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我们的研发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中。”和铂医药董事长王劲松表示。
2024年初,广州以市政府1号文出台《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先后配套印发《创新药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关于支持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十条》等系列政策,持续构建“1+N”政策体系。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当前,广州正在研究制定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院内制剂产业化、价值园区建设等文件,全方位、多维度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
广东持续针对产业堵点难点“对症施药”,提出了包括“加大创新药械全链条支持”“加快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验进程”“促进创新药械入院使用”等38项重点任务和举措。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夯实产业创新发展底座,支撑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增效。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广东省共获批5个1类创新药(7个规格)、2个中药新药、4个2类创新药。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表示,融易新媒体消息,广东将布局新一轮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支持创新药械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志性产品产业化攻坚,促进更多创新药械在广东落地转化、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向心力、发展硬实力和产业发展吸引力。
协同创新效应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