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2 17:35:02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目录调整中,一款重性精神病治疗用药让人印象深刻。一针可维持半年有效,与目录内原有每月注射一次的药品相比,能够大大提升患者依从性、减轻医疗体系负担,今年谈判纳入后疗程费用较原有月制剂低30%以上,实现了“提质不提价”。
测算的成果凝结成谈判时的“信封价”。在这个环节,如何体现对创新的支持?陈文表示,2024年优化与完善测算技术和方法,从安全性、有效性、创新性、公平性等方面,对药品临床价值进行评估,以“患者健康获益”为核心对创新价值进行量化和分级,进一步诠释了“创新价值”与“理性价格”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支持真创新、真支持创新”的目标。陈文说:“测算时,针对创新程度高、患者获益大的药品会给予更高的经济性阈值。今年的测算中,还特别考虑了传统中药的特点与优势,有针对性地优化了评价维度和测算指标。”
多措并举,让利好政策尽快落地见效
落地是决定目录调整工作成效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与往年相比,今年《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的通知》用较多篇幅对配备使用、新药推介、管理监督等提出了要求。比如指导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召开药事会、进一步强化“双通道”管理等,以确保目录真正落地见效,更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通知还要求积极支持“惠民保”等商业健康保险根据目录设计新产品或者更新赔付范围,与基本医保补充结合,切实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王国栋表示,目前距离正式实施还有1个多月时间。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地医保部门抓紧做好支付政策调整、药品采购平台挂网、信息系统改造、建立完善“医保药品云平台”等工作,指导和督促定点医药机构加强新增药品的配备,让目录调整的利好政策尽快落地见效,让参保群众尽快用上纳入目录的好药新药。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有一种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因为没有供货调出医保目录。发布会上,王国栋提醒、呼吁相关药品企业积极配合医保部门,共同做好药品的供应保障。他表示,今年国家医保局完善了谈判协议,全部谈判药品应于2025年1月1日前完成在全国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的挂网,对谈判药品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的配备也提出了最低数量要求,相关企业应当建立药品调配机制,及时响应患者用药需求。
此外,本次目录调整中还有个别谈判药品遭调出,为保障用药连续性,通知提出给予其6个月的过渡期,2025年6月底前医保基金可按原支付标准继续支付,过渡期内各统筹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衔接,指导定点医疗机构及时替换。
黄心宇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强化目录药品配备和供应情况监测,确保药品可及性得到提升。国家医保局还要求企业在目录落地前全部确定药品追溯码,实现全程可追溯,为加强监管、维护基金安全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