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20 04:15:01来源:澎湃新闻
集采的究竟中标规则复杂,但整体来讲是降幅越大,越能以靠前的顺位中标,进而可以优先选择供货地区以及更多的采购量,自然也就可以获得某个品种更大的市场份额。由于降价后可能影响业绩,很多跨国药企参与集采的热情并不大。以2020年3月的第三批集采为例,阿斯利康、礼来、辉瑞等多家跨国药企因为报价超过最高有效申报价格,直接出局。
不参加集采或者参加了却弃标,跨国药企的相关产品自然无法享受中标企业的权利,遭挤压原有的院内市场。不过,遭挤压的主要针对院内市场的集采,并不意味着药企的这些产品就退出了中国市场。不少跨国药企在选择开拓电商、药店、民营医疗机构等渠道开展销售,患者可以通过自费方式购买。
也有不少进口药、原研药退出中国市场。据国家医保局所属媒体平台“中国医疗保险”微信公众号2024年5月的一篇文章,据不完全统计,有161种进口药未在我国再注册,其中不乏过去临床常用的知名药品。例如葛兰素史克(GSK)公司生产的阿德福韦酯片等,国内市场停售两年以上。由此产生的用药缺口已由国产药补上。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国内的二甲双胍,在降血糖疗效和肝肾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方面与进口原研药并无明显差异;阿德福韦酯片是曾经常用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临床指南早已不再将其作为一线药物推荐,而是将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及其有效性、安全性的药物作为一线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逐渐淡出临床使用。
上述文章指出,进口原研药对中国人民医疗健康保障的贡献不能也不会遭抹杀,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过去欢迎,未来也欢迎进口原研药参与公平竞争、服务临床,14亿人的用药需求保障问题也需要多元化解决。风物长宜放眼量,希望内外资所有医药企业在创新药研发和仿制药研制方面下硬功夫,通过质量、疗效争得市场和临床的广泛认可,以适宜的价格提升广大群众在用药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