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02 15:00:01来源:中国网财经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医更是如此。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止步不前,就很难走得更远。在郑树森院士看来,副主任医师阶段是一个医生成长最快的阶段,因此要加倍努力,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到了主任医师阶段,他也没有停下脚步,在肝移植领域不断探索,持续创新:“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加以研究解决,通过创新突破,才能推动医学科学发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999年,他带领浙一团队完成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创国内肝肾联合移植最长存活记录。
活体肝移植是肝移植技术难度最高的手术,尤其是小儿活体肝移植。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郑树森致力于攻克活体肝移植顶尖技术,推动我国活体肝移植事业发展。同年完成大陆当时年龄最小(9个月)的婴儿活体肝移植手术,并获得成功。
2004年,郑树森院士团队完成首例劈裂式肝移植;2009年完成首例双供肝活体肝移植……
在郑树森院士的带领下,肝脏移植创新团队在全国31个省市指导肝移植工作,推动国内肝移植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同时,还带领团队走出国门,将肝移植技术辐射海外。
2010年,郑树森院士团队率先开启医学“一带一路”战略,远赴印度尼西亚成功开展活体肝移植、赴美国讲授肝移植的中国技术、向澳大利亚直播示教活体肝移植手术,成为移植外交的典范。
2015年,郑树森院士领衔的浙江大学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团队奖。
如今,郑院士带领树兰医院器官移植团队,依然不断创新,为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疑难重病患者排忧解难。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郑树森院士团队制定的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得到了国际移植界的认可,并成为国际标准,使更多的肝癌患者可以通过肝移植获得新生;带领团队走出国门,将肝移植技术辐射海外。
如今,70多岁的郑树森院士依然奋斗在临床一线,多的时候一天连做4台手术,手术持续到深夜,但第二天一早他会准时出门诊或查房。他时常笑称,自己是“70后住院医师”,又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后辈:“我是70后医生,我还年轻着呢!”
郑树森院士表示,从医从教近50年,一直与国家同“呼吸”,与时代共发展,如今回头看,正是不断的精益求精精神以及不断的努力奋斗,才得以让梦想实现:“用我最好的年华,最好的技术去挽救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