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2 02:58:57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家注册在上海的国际化创新生物制药公司,他们自主研发的首款某创新药物,于去年6月纳入上海“沪惠保2023版”国内特定高额药品目录。目前该产品在上海实现“零”突破,已在上海8家三级公立医院临床使用,自2023年8月至2024年1月,该产品已惠及上海患者人数逾2900人;该公司的另一款创新药,在上海的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应用从13家增加至18家,自2023年8月至2024年1月,已惠及上海患者人数逾2600人,同比增长46%。
据悉,“沪惠保”保障责任中创新特药种类高达38种,在上海注册、持有、研发、生产的就达28种。
另一家注册在上海的专注于靶向创新药物研发的创新医药公司,今年自主研发的两款1类新药成功续约国家医保目录,并纳入上海市生物医药“新优药械”产品目录。这两款产品已在多家上海市级医疗机构进入临床使用,2023年下半年两款创新药上海市场销售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6%和105%。
这些案例都是上海加强“医保、医疗、医药”联动协同,让创新药械入院更加畅通,让创新药械更可及的写照。
去年,上海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九大类、28条重点支持措施,建立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推动将更多优质的创新药械纳入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支付范围,提升创新药械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协同打造“三医联动”的发展格局,上海医疗保障局局长夏科家表示,‘28条’希望实现一个政策效果,那就是,让医疗机构“敢进”,让参保群众“敢用”,让创新医药“敢研”。医药研发需要更大的投入,我们从后端给予企业信心之后,鼓励这些企业在前端更愿意研发,让资本市场“敢投”,这些效果初步在显现。
通过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对创新药械多元支付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医疗机构采购国谈创新药金额108亿元,同比增长73.1%;2023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9337.32亿元,可比增长4.9%;今年1月,上海90%的三级医院和72%的二级医院采购了创新药,83%的三级医院和45%的二级医院采购了创新医疗器械,效果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