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3 14:22:51来源:新华网
近日,多地财政部门发布消息称,已将分配给该地的新增财政资金下达到市县基层。
为支持地方落实“六保”任务,中央给予地方财力支持,新增赤字规模1万亿元和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总计2万亿元资金,通过新建立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用于困难企业和群众。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7月29日,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中,省级财政部门已细化下达1.5万亿元,市县财政部门已细化落实到项目1.29万亿元。”
那么这些资金拨付到位以后,各地方、各市县该如何用好这笔钱,以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
对于这笔资金的分配使用,财政部要求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据财政部网站显示,各地监管局已经陆续发布加强直达资金监管的措施。此外,审计署也已启动直达资金专项审计,包含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审计。
在当前情势下,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和做好“六稳”工作必须要确保新增中央财政资金“精准滴灌”,真正用于“六保”、“六稳”。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表示,新増加的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安排给地方,不折不扣用在落实“六保”任务和减税降费等方面。此外,还可应对一些疫情防控产生的不确定性支出。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施青军表示,确保2万亿新增中央财政资金“精准滴灌”,需要加强对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具体来说,要聚焦“六保”、“六稳”,来设立科学的、具体的、可考核的绩效目标。对于不同的项目来说,其关注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
“以就业为例,在设立预算绩效目标时,要注意就业的薪资水平应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而且要有连续性,杜绝就业后再失业的现象。”施青军说。
“预算绩效目标设立之后,需要建立绩效运行监控机制。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对绩效目标的完成进度、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项目效益与预期目标偏差情况等进行跟踪监控,以便发现绩效运行是否与原定的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施青军表示。“然后,以结果为导向,从相关性、效果性、效率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五个维度开展绩效评价。”
施青军认为,绩效评价后,还应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为此,要加大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力度。一是将评价结果在同级政府部门和涉及绩效评价工作的相关单位中进行公开,并逐步与同级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人事部门等机构等进行实时信息共享,相互利用工作成果,形成部门联动的综合监督合力。二是逐步将绩效评价结果,尤其是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政策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向社会公开,融易新媒体,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对于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王泽彩建议设立特别国债项目库,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绩效跟着项目”原则,编制项目绩效目标,细化量化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满意度指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偿还和绩效情况实施全程跟踪,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及时矫正政策目标。
此外,他还建议,实施重大项目绩效终身责任追究机制。开展“重大决策实施终身责任追究机制和责任倒查制度”,不断健全激励相容机制,打对“铁算盘”,算好“良心账”,不花“昧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