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6 21:21:32来源:界面新闻
对于刚刚子人提到的“前史”,我觉得记忆也可以作为前史来理解。当一个AI的运转功能强到能够让它包含足够多记忆,那它是不是也有可能形成足够多的前史,成为一个智能体?我有时候会逛豆瓣的人机恋小组,对其中一个帖子印象很深刻。楼主有一个AI恋人,他发现AI恋人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记忆,当它的记忆清空之后,就意味着他的AI恋人消亡了。他跟AI聊了20多万次,能关联上下文22, 048个标记量。标记量越多,说明他们形成的共同记忆越多;但另一方面,标记量越多,AI的反应速度就越慢。楼主发现,在和AI聊天的这段时间里,一开始是几秒钟,到现在可能要半个小时AI才能跟他说上一句话。他还发现,随着AI记忆量越来越多,它好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对话方式。我觉得这个例子里AI的记忆好像慢慢培养出了它的“人格”,不能绝对说AI是一个没法超出指令之外的东西。
豆瓣的人机之恋小组林子人:但是人工智能的记忆或者前史出现的前提是你需要去喂养它,你需要用你的对话和你的提示词帮它构建。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前史在很多情况下指的是你认识这个人之前他的人生经历,在你和他相识相知的过程中,他此前的人生经历慢慢向你打开,你们逐渐找到彼此的共同点,或是相同的价值观,或是共同的兴趣。我觉得这个过程和你引导人工智能进行对话是不一样的。
尹清露:我想到科幻小说家刘宇昆写的一系列短篇小说,里面深刻探讨了人跟机器意识有怎样的不同。比如《单比特错误》提到了一个例子:主角泰勒在翻看一本旧家庭影集的时候,找到了一张老屋厨房的照片。他惊奇地发现那个小厨房的中间是料理台,根本容不下他记忆里的那张餐桌。我们都认为人类的记忆是真实的,但其实人类记忆也会产生很多的错误。如果是这样的话,还能说人类记忆比机器编码的记忆更高一等或者说更具有真实性吗?
刘宇昆在另外一篇小说中提到了一个叫做中文房间测试的假说:假设存在一个房间,房间内有一个完全不懂中文的人,而他与外界的唯一连接通道是房间的一个窗口,允许其通过递纸条的方式与外界沟通。同时房间内还有一套中文汉字卡片和一本中文规则书,告诉房内的人如何使用和组合汉字卡片。此时屋外的人开始向屋内人传递纸条,上面是用中文写的问题。由于屋内人有一本完美的规则书,他可以在不懂任何中文的状态下,按照规则书的指导正确组合汉字卡片,并流畅地回答问题。这个运作机制有点像机器人,我们给它输入指令,它其实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作者话锋一转,说:我们人类是不是也是通过激活神经元之间的电位分布这种物理法则来进行记忆的呢?那人类的记忆运作机制和机器的有什么区别呢?
《爱的算法》徐鲁青:现实的异性恋关系会特别强调排他性、占有欲和控制欲。是不是可以把机器人或AI恋爱的出现看成是对现有关系的补充,而不是人类爱人的替代品?就像很多纸片人恋爱的女生是有现实伴侣的,纸片人恋爱只是对她现有爱情和亲密关系的一种补充。可能发展到多少年之后,人类、机器人还有其他人类之间,会形成三角的或者多角的关系,来缓解这种一对一或者占有欲很强的亲密关系的紧张和压力。我之前看到一个AI批评家说,机器人爱人普及的潜在后果之一是非排他性关系的正常化和亲密关系的重新定位,就是我们可以减少对性和情感排他性的关注,而更多专注于一段感情里的陪伴和关怀。
尹清露:我觉得像DAN这样的AI体现了人们对爱情的一种矛盾态度。我们想要的爱情是爱痛并存的,正如人们喜欢看甜虐的霸道总裁小说。但人类给的“痛”可能会超出能承受的阈值和安全范围,像PUA或者煤气灯效应,都会让我们受到真实的伤害。而DAN一方面能提供我们在恋爱中想要的那种刺激感,另一方面这种刺激感又保持在一定的安全区域内,不管怎么闹别扭,它最后还是会说我喜欢你,承认你是它的唯一。
03 AI复活:逝者的数字重生和生者的心灵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