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11 14:22:30来源:互联网
原标题:银行网点存款保险标识全面启用 储户“存款保险意识”较为淡薄
近期,央行发布公告称,授权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自今年11月28日起使用存款保险标识,存款保险一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很多银行已从11月底开始全面落实该项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开展存款保险标识启用宣传工作。同时,部分银行也在开展相关内容的集中培训。
对于存款保险这一事关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制度,储户反响如何呢?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发现,普通储户仍知之甚少,“以后去银行存款会更加放心。”多数人表示,近期去银行网点才发现银行贴上了标识,才知道有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发力宣传存款保险
存款保险,又称存款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公众的存款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被保险存款包括投保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既包括个人储蓄,也包括企业及其他单位存款,本金和利息都属于被保险存款范围。根据我国存款保险条例,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实际上,早在2015年,我国就已经正式实行存款保险制度。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机制,探索建立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就是保障在个别银行出清的同时整个银行体系仍可稳健运行的关键。为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央行近日发出通知,授权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使用存款保险标识,以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
使用存款保险标识是国际通行做法,这一标识具有直观、醒目、公信力强的特点,存款保险标识将在全国范围内启用。对于金融消费者来说,通过这一标识有助于广大金融消费者更加方便地识别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其存款受到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权益。
多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近段时间银行对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培训和宣传力度可谓前所未有,而对于存款保险标识的使用,都是在第一时间按要求落实。
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包括国有行、股份行以及中小银行等在内的金融机构正在筹备、落实相关工作。与此同时,很多银行已向分支机构下发开展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的员工培训工作通知。
多数银行均已在营业网点入口处或是柜台的醒目位置摆放存款保险标识。“存款保险标识”主色调为绿色,标识上“存款保险”的中英文字体分外醒目,下方则有“本机构吸收的本外币存款按照《存款保险条例》受到保护”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使用”的字样。
《证券日报》记者在一家国有大行支行网点大厅内看到,通过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存款保险制度”的宣传视频及标语,在营业大厅显著位置摆放宣传海报和宣传折页,对到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由大堂经理主动发放宣传折页,进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宣传。
除了线下的标识摆放,银行通过线上渠道发力宣传存款保险内容。除了在官网、手机银行、网上银行首页界面公告栏置顶存款保险知识,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向客户推送存款保险知识官方宣传片,替代文字版推送。
记者登录多家银行的官网发现,银行均把存款保险标识推至其官网首页的“C位”,用户点击即可进入有关存款保险的答疑界面。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木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业使用存款保险标识,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与其他非法金融行机构加以区别,明确告知老百姓在银行里的存款只要在保险规定的额度内是有存款保险保障的,这样有利于广大群众对合法银行机构的识别。他还表示,“存款保险标识”的推出,对于国有银行以及中小银行来说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对于个人在存款的安排上,可能会使同一存款人的存款更加均衡的分布在相应的银行机构之中,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我国存款保险条例,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五十万元。但是,超过五十万的存款并不是没有安全保障,而是它不是由存款保险直接来进行偿付。一旦相应的金融机构出现风险,可以通过一些市场化的手段,比如说运用存款保险基金,让健康的银行来收购出现问题的银行,将问题银行的存款转移到健康的银行,这样使存款人的权益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
储户“存款保险意识”有待加强
尽管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已经5年多,对于事关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制度,储户其实了解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