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5 13:20:52来源:互联网
酝酿历时两年多,两度征求意见……近日,《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终于正式亮相。11月23日,来自中国银保监会官网的消息显示,新规已正式印发,并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据悉,这也成为继保险公估人、经纪人的监管制度相继出炉后,保险中介“三部曲”最终篇章——代理人制度正式登场。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规出炉后,保险代理行业存在多年的乱象将得到根治。那么,相比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此次新规内容有何变化?对于新规涉及到的数百万保险代理人,未来又将有何变数?
保险代理行业亟待规范
保险代理人是指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向保险公司收取佣金,在保险公司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机构或者个人,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包括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及个人保险代理人。
来自中国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代理法人机构1776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3.2万家、网点22万个,个人保险代理人900万人,保险中介机构从业人员300万人。而来自原山西保监局的数据显示,全省保险代理人同样规模庞大,就在2018年7月,《规定》首度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时,山西的保险代理人总数约为25万人,据业内人士预估,目前,此人数或许只增不减。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尽管在“产销分离”的趋势下保险中介机构快速发展,但仍然面临着经营不规范、行业乱象频发的现象。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针对与保险代理人相关的违规事项,山西银保监局及其下辖的部分监管分局共已开出3张“行政罚单”。
在中信建投相关人士看来,行业乱象除了发展历史、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等原因外,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在系统性上和针对从业人员的规定具体性上存在改进空间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银保监会方面同样表示,从过去的情况来看,《保险法》对保险代理人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层面,有关要求散见在不同的文件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保险代理人法律关系不清、监管体系不明、管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在银保监会答记者问中提出,此次发布的《规定》把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和个人保险代理人纳入同一部规章进行规范调整,对各类保险代理人在经营规则、市场退出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建立了相对统一的基本监管标准和规则。
由于涉及机构多、人员广,监管机构在《规定》出炉的过程中明显较为谨慎。为了解决此前保险代理人监管体系及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并巩固近年来乱象治理成果,落实保险中介市场改革中完善准入退出管理、鼓励推动变革创新、强化机构自我管控、加强监督管理等工作任务,2015年起,原中国保监会启动了《规定》的起草工作,将《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进行修改整合,以期理顺法律关系,统一监管尺度,形成监管合力。早在2018年7月,银保监会曾就《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年4月16日,银保监会再度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过广泛调研、反复论证,数易其稿,《规定》制定最终完成。
代理人转型正当时
在监管趋严、人口红利放缓的背景下,“人海战术”的代理人模式无以为继,从规模增长转为人均产能提升,成为提升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业务价值的核心动力。与此同时,在监管部门的一系列动作下,进一步加速了保险代理人的体制改革,推动了保险代理人群体的重新洗牌,并将代理人带入能力分级的新时代。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以平安为代表的大型寿险公司代理人规模负增长,也成为近年来代理人规模首度出现拐点。具体而言,平安寿险代理人为120万人,同比下降9.1%;太保寿险为79万人,同比下降6.7%;太平人寿个人代理数目38.6万人,同比减少12.7万人,下降24.8%。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大型公司的代理人渠道改革密不可分。
2019年,中国太保明确提出代理人渠道“清虚”:培养“核心人力”“顶尖绩优”和“新生代”三类队伍,同时借助科技赋能推动代理人渠道转型。自2018年下半年启动寿险渠道改革以来,平安保险的代理人策略亦从传统的“人海战略”转向“健康人海”,代理人数量增长放缓迹象早已显现。中国平安的相关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平安的代理人规模较年初仅增长2.3%至141.74万,到了2019年上半年,代理人规模降至128.6万人,已经出现了同比负增长。据悉,平安保险内部成立的寿险改革领导小组,由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亲自挂帅任组长。在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平安亦首次对外阐述了寿险改革路线图,在代理人渠道,把过去的“健康人海”升级至追求质量和追求代理人收入,并提出在互联网保险渠道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