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经济

热点追踪

自媒体

主页 > 产业 > 石化 >

利益作祟 银行代销基金保险存乱象

时间:2020-09-22 16:43:22来源:融易新媒体

来源:财富动力网...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越来越低了,您不妨看看我们这款基金,目前收益率已经达到10%……”

  “因为保险产品费率改革,过了10月1号就停售!你就再也买不到这款性价比极高的分红型产品了!它可是保本保息、复利滚存哦!”

  在去银行办理业务或是咨询理财事宜时,你是否也经常听见这样的劝说?当银行理财经理为什么会如此“卖力”推荐基金或者保险产品?究竟是真的为投资者利益考虑,还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记者调查获悉,部分银行在代销基金、保险产品时候,乱象频仍。

  乱象一:

  误导老年客户买基金“稳赚不赔”

  “家里老人本想在邮储银行办理定期存款,结果被忽悠买了中等风险的基金。银行的人和老人说基金稳赚不赔,风险越高赚的越多……”一位客户家属愤愤不平地说。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另一位客户家属告诉记者,家里的老人也在某股份行理财经理推荐下,定投了多只中高风险的基金,每月定投500元。“老人不懂什么金融知识,不知道银行理财经理是怎么和他说的,就这样买了5、6只基金。”

  《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72条明确了金融产品销售和服务提供中卖方机构的适当性义务:“适当性义务是指卖方机构在向金融消费者推介、销售银行理财产品、保险投资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计划、杠杆基金份额、期权及其他场外衍生品等高风险等级金融产品……过程中,必须履行的了解客户、了解产品、将适当的产品(或者服务)销售(或者提供)给适合的金融消费者等义务。”显然,一些银行并没有履行好适当性义务。

  乱象二:

  理财经理不了解产品

  除了“不了解客户”,没有将“适当的产品销售给适合的消费者”外,部分银行理财经理甚至“不了解产品”。

  记者在向一些银行网点人士咨询时发现,不少银行理财经理在推荐基金时,仅详细介绍基金的过往业绩和基金经理名下其他产品的收益率情况,对产品的投资方向和风险情况一笔带过,甚至常与银行的一些稳健型理财产品类比。此外,对赎买基金会产生的手续费也很少详细说明。

  乱象三:

  随意鼓励客户“赎旧买新”。

  前不久,某股份银行代销某只爆款基金,有部分网点理财经理劝说投资者赎回原先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或者老基金来购买新发基金。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乱象四:分拆销售,赚取手续费

  买入超100万元基金时,普遍可以免除手续费。不过,有基金人士告诉记者,部分理财经理在卖基金时,为了手续费会让购买满100万元的投资者分批购入。“有些客户不懂,特意打电话问了公司客服,才知道大额买入可以减免手续费。”他说。

  事实上,在一些基金人士看来,基金是应该长期持有的资产。一方面,长期持有更易获得正收益;另一方面,长期投资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基金在赎回费设计方面,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多数基金赎回费率会随着持有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乱象五:

  炒作“停售”玩饥饿营销

  不少银行员工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销售信息时,存在严重误导行为,包括使用“秒杀”、“全国疯抢”、“限时限量”等用语搞饥饿营销,以及发布“保本保息”、“复利滚存”等信息,试图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曲解政策或产品条款。还有银行员工在记者咨询保险产品时宣传“即将停售”,贩卖焦虑。

  据报道,在今年年初,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杜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春节前在朋友圈看到银行工作人员宣传某类保险产品“即将停售”、“保本保收益”等,信以为真,购买了此类产品。结果春节过后这位银行员工又发朋友圈宣传了类似产品,细问之后得知,这款产品正是春节前其购买的那一款。

  对此,上述银行员工给杜女士的解释是:“这款产品是应广大客户的要求重新推出。”

  根据《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办理保险销售业务的人员不得对与保险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作虚假宣传;不得有以保险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销售,实际并未停售等欺骗行为。此外,即使保险公司决定在部分区域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根据《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规定,保险公司也不得以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进行宣传和销售误导。

  利益作祟

  一切由“绩效”决定

标签:
利益,来源,动力,财富 
近期热点

萌宠吸金 险企“试水”宠物保险 08-05

保险业创新业务为企解忧 助力各地经济加速规复 08-11

保险中介转型线上背后 08-12

重仓蓝筹 密集调研 兴趣多元 险资二季度A股重仓股图谱曝光 08-29

因车险理赔不及时 永安财险被罚6万元 10-14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