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7 01:02:22来源:融易新媒体
面对老龄化、高龄化和失能人群高增的合力,近年来,被誉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险被给予厚望,保险业对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的要求愈发迫切。
8 月 4 日,由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成都市金融局、成都市养老服务业协会主办,太保安联健康险四川分公司承办的“商业护理保险与护理产业发展”论坛在蓉举行。来自政、学、企三方的专家及行业代表,围绕商业护理保险的新实践和新发展,长期护理体系建设推进、护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探索长期护理保险成都试点覆盖人群850万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严重且呈现加速态势,社会存在较高的长期护理风险。由中保协与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 研 究 所 联 合 发 布 的《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调查地区有4.8%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即ADL)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中度和重度失能老人在护理保障方面面临较大的缺口。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健康愈加关注。健康损害的不确定性引至人们对健康损失的忧虑和对健康维护服务的需求。”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陈滔指出,而除衰老造成的功能不健全外,融易新媒体,伤害或疾病的原因造成的失能也有可能是长期的。
在此情况下,与会专家认为,应加强基本保险或商业保险的作用,通过合理的风险分散机制来减轻个人负担,满足对专业护理服务的潜在需求。
事实上,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探索一直在持续进行。以成都为例,作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运行3年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据成都市医保局生育照护处处长张宁介绍,截至6月30日,制度覆盖城镇职工850万人,评估通过重度失能人员2.7万,支付待遇44万人次、5.65亿元左右。
同时7月起,成都启动深化长期照护保险试点。自2021年起,将成都市范围的成年城乡居民纳入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保障范围。制度实施后,成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预计覆盖人群1300余万人。
B
直面市场“痛点”融合护理产业生态
相对于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承担重度失能人群的基础保障,商业护理险的角色则更多为经办管理和增值需求补偿。
“目前我国多层次照护保障体系采用政府公共服务兜底,同时需要更多专业化服务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开展。”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银行保险处副处长赵林指出,商业护理保险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金融工具。
陈滔认为,照护保障依赖于一个完善的筹资、服务和治理体系,其中照护保险(社保\商保)是最有效的筹资与补偿机制。同时照护服务的组织和提供(家庭、照护机构)也很关键。从目前国内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设计来看,商业性短\长期照护保险可作为“补充层”。
那么,对于保险公司,该如何切入长期护理险领域?从保险供给来看,太保安联健康险战略发展部江浩指出,由于生命周期跨度长、风险不可预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长期护理保险在供需双方都存在“市场失灵”。面临缺乏精算数据导致产品形态单一、定价过高;客户对护理险认知度低,承保范围过窄;护理服务供给市场不成熟,需求和保障供给存在需求错配;缺乏费用管控手段,存在较强的逆选择风险等痛点。
基于此,江浩认为,数据积累长期性、费率服务灵活性、服务群体广泛性、护理生态融合是商业护理保险成功的四大关键要素。以费率为例,从长期来看,护理成本不确定性极大,保险公司需要更灵活的费率和服务,以保证经营可持续性,如费率灵活设置、优化服务组合等。对此,建议可通过政府搭台、数据共享、优化标准、生态融合等予以完善。
为充分发挥商业保险作用,助力多层次护理保障体系建设,陈滔建议,在社保机构进行长照险扩面试点的背景下,鼓励商业保险在多层次照护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其成为个人、家庭和企业补充照护保障的重要筹资来源。
而保险公司方面,要重视失能收入和长期照护保险的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努力为中高收入群体提供专业照护服务的费用保障;同时加强与照护机构的合作,争取成为各类专业照护服务的重要付费方,甚至投资运营主体。
“商业保险公司需紧跟政策、聚焦细分、科技赋能、服务融合,通过模式创新,将大有可为。”江浩表示。
C
产品供给升温满足护理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