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02:47:43来源:互联网
传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传入我国以来,以“暴富”为饵,诱使一批又一批人误入歧途。近年来,一些传销组织打着各种网络新概念和新型营销方式的旗号,采取虚假、夸大宣传的方式以及潜在的高额回报诱惑群众参加,通过发展人员,缴纳费用维持运作,蒙蔽性、欺骗性极强。
其中很多都是针对求职学生,因此,一些面临就业压力的学生成为传销“生力军”。
求职路上,荆棘满布。学生如何识破“招聘者”的真面目,避免落入传销的陷阱?
01
传销小知识
什么是传销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它人员加入,对发展人员以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人员的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和其它利益的活动。
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
传销强大的欺骗性迎合了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现状。众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只要有不错的就业“机会”,多数大学生都会急着去尝试,然而传销组织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以各种手段诱骗大学生进入传销窝点,发展“下线”谋取暴利。
如何识别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
一看该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手续是否齐全;
二看它收入来源是人头费、加盟费,还是产品销售的正常利润;
三看销售的产品是否物有所值;
四看工作方式,如果一定要介绍别人才能发财,一定是传销;
当同学、老乡异地邀请一起创业或者帮助介绍工作时,如果只是极力拉拢关系,但对具体的工作内容含糊其辞,这多半是传销的召唤。
02通过网络招聘,诱骗大学生误入传销陷阱
毕业于东北某大学李某通过名为“BOSS直聘”的网络招聘平台发简历,得到了“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职位。在李某去天津滨海高新区软件园报到就职后,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络中出现了反常举动直至失联、身亡。警方根据李某随身携带的传销笔记等物证分析确定李某误入传销组织,导致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破灭了。
通过熟人介绍,诱骗大学生踏入非法的“传销”
李某是某高校美术专业的毕业生。一天,李某接到朋友周某打来的电话,希望他来公司工作。李某来到广州后,周某让他签订了一份合同书,并让他要交押金3千元,并承诺如辞职离开公司,押金随时如数退还。李某认为周某与自己是朋友,又有合同和承诺,便拿出3千元交了押金。当天下午,融易新媒体,周某就带三人开始岗前“培训”。“培训”主要是讲怎样赚钱,怎样暴富和赚钱要不择手段以及“发展下线、金字塔”理论等等。经过几天“培训”后,公司让他“上班”,就是打电话、动员蒙骗认识的、想找工作的人来“工作”。
收取保证金,诈骗大学毕业生
韩某,某大学毕业生,在人才交流市场与某家公司达成就业协议。但韩某了解到,进这家公司,每人要收取200元的服装保证金,用于制作工作服,离开公司的时候,200元可以原封退还。1个月后,韩某按照公司的约定来到公司的办公地点参加培训,但却发现,该公司和主管人员早已经人去楼空,才知自己已经上当受骗。在这起诈骗案中,有150多名求职者上当受骗,其中大多数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03
传销陷阱的花招
高薪引诱
传销组织往往在网上招聘平台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提供所谓的高薪待遇,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钩。
共同创业
目前创业型企业“遍地开花”,相对于常规性企业,这些单位往往对大学生的诱惑更大,不仅能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而且还会提供参与入股的机会。
外地招聘
李某某是被名为“北京科蓝公司”的传销组织骗去天津“面试”,因为他们深知北京的执法环境严,本地人也比较熟悉当地情况,编造的谎言很容易被戳穿,所以采取“外地招聘”策略,求职者更容易上钩。
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警示着我们每一个人,值得每一位大学生深思。
大学生被传销所骗的原因有哪些呢?
1.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薄弱,轻信陌生人上当受骗。
2.对同学、朋友的介绍过于信任,想不到熟人还会骗自己。
3.择业时放松了必要的警惕,轻信以用人单位出现的传销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