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0 20:30:28来源:荔枝新闻
(作者张丰,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广东省湛江雷州市调风镇一学生自称考上清华,伪造了一份录取通知书。“考上清华”可是大事,学生所在的村子一度拉横幅、放鞭炮庆祝,后来被人发现通知书上有错字,引起怀疑,此事才出现转折,也因此被媒体报道,进入公众视野。
有媒体主张调查伪造通知书,这样的报道其实走偏了方向。事实上,即便村里的人发现不了,这个可怜的孩子也没法去清华读书。他可能不得不把谎言继续下去,拒绝父母送他去北京读书,一个人拿着“通知书”和钱到城里去漂泊。
很明显,在伪造通知书之前,融易新媒体,这个孩子已经向他父母说了很多谎言。不断“上升”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在全市摸底考试中的名次……假通知书是他最后一个谎言,也注定会被戳穿。
要撒那么多谎,他一定累了,所以才会在谎言破灭时,情绪崩塌,离家出走。幸运的是,现在的他,平安无事。其实,谎言被戳破,也是好事,他可以轻松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即便是外出打工,也可以过踏实的人生。
舆论中,一些声音说:“之前难道就没发现孩子成绩有问题吗?”这样的质问,对这对父母来说的确不太宽容。事实上,不仅是孩子的父母,整个村子对他在学校的表现都是一无所知。他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全村的希望”这个人设。
在之前的采访中,当地教育部门回应媒体“不知道,没听说过这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县城高中和一个偏僻的村子之间,可能存在着信息鸿沟,学校和村庄没有真正的信息流通,唯一的“媒介”,就是那个读高中的孩子。在舆论发酵之后,当地教育局才确认了此事,而此时,一些过激言论的洪流或许已经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强烈冲击。作为旁观者,我们不能丢了理性,更不能丢了对待一名孩子的善意。
这个故事,可以反思的很多。首先当然是孩子的父母,他们无疑是爱孩子的,对他没有产生过任何怀疑。但是,在爱孩子的同时,他们也对孩子有着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这种不断升级的期望,诱导着孩子走向撒谎的歧途。如果父母放下所谓“骄傲”与“荣光”,告诉孩子,不管他成绩如何,考什么样的学校,都不会影响对他的爱,他还会走到今天的局面吗?
反思并不代表这对父母就应该被谴责或者嘲笑,恰恰相反,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父母的影子:在教育的竞争中,父母全部的生活都以孩子为中心,把孩子“供起来”,唯独缺乏真正有效的沟通,不知道孩子内心到底需要什么。
正是这种“爱的供养”,才形成了一道高墙,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孩子无法向父母说出实情,是怕父母失望。而父母也不敢多问一句,只能从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去捕捉“微妙的讯息”。伪造通知书,并不是这个夏天才发生的“突发事件”,而是漫长互动累积的结果,这个结果,既是欺骗,也是自我欺骗。
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可能都要接受一个现实:自家孩子,只是普通少年一枚,他很大概率上不了北大清华,不能为家族争光,他的健康快乐要比考上什么学校更重要。只有父母先打破不切实际的期待,从幻觉中醒来,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才会回到充满爱、平等和宽容的状态。而大多数时候,在这种宽松家庭关系中长大的孩子,最后的成绩都不差。那些真“学霸”的父母,谈及自己的孩子时往往很轻松,似乎不太在意孩子的成绩,那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因为家庭教育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父母和孩子,都看得通透,活得明白。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