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7 16:44:34来源:荔枝新闻
2020年高考浙江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文/ 胡欣红有人说,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人生最艰难的,莫过于关键时期的选择。
高二时,我面临着文理分班的选择。当时懵懂的我,对于读文读理,并没有多少了解,只是本能地觉得作为一个偏文的人,当然应该选择文科。
然而,我回家和父母商量,并咨询专业人士之后,才知道遇上了一个大麻烦——如果选文科,就不能报考医学类院校(当时医学专业只面向理工科招生)。
父亲是一位颇有造诣的中医,悬壶济世数十载,在医学上积淀了很多心得体会,平时言谈之间就一直向我灌输“子承父业”的想法,心心念念想让我继承他的衣钵,并发扬光大,造福世人。
年少的我,对学医并不反感,耳濡目染之下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谈不上有多么浓厚。如果像后来那样,文科生也可以报考医学院校,我自然不会抵触“子承父业”。但当时我的文理偏向十分明显,如果让我弃文读理,确实强人所难。
父子之间,围绕文理选择问题,进行了几次促膝长谈。最后,当我明确表示,在某些理科科目的课堂上感到十分煎熬,一直试图说服我的父亲,神情为之一顿,而后毅然表态支持我的选择,不再逼我“子承父业”。那个瞬间,连同父亲掩饰不住的一丝失落表情,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内心深处。
若干年过去后,我也为人父,对父亲当年的期盼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其实,世上又有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希望孩子能踩在自己的肩膀上站得更高呢?
但是,我从来没后悔过当年的选择。
即便当年选择了相对喜欢的文科,但因为沉重的压力,我的高中生活依然不堪回首:焦躁、失眠等时常相伴,临近高考时更是几乎崩溃。如果父亲固执己见,还不够有主见的我,被迫之下很可能也会选择不喜欢的理科。倘若如此,后果足以令人不寒而栗!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文理分科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家长和孩子在选择选考科目以及填报志愿等方面的“较量”,却一直在反复上演。很多时候,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之分。家长无非更多地站在“现实”层面考虑,而孩子则往往更偏向“理想”而已。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当然是一心为了孩子好,但如果孩子接受不了这样的“好”,那也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个对立统一体,从根本上讲,双方的利益当然是高度一致的,但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难免出现种种矛盾冲突。有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沟通交流。能达成一致,取得共识,当然最好。倘若真的不能弥补分歧,何妨后退一步,让孩子自己做主呢?否则,一旦过分施压导致孩子精神紧张,乃至将孩子“逼”崩溃了,岂非追悔莫及!
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的人生,最终总得自己走。爸爸,谢谢您没逼我“子承父业”。
名师点评
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给出了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个人目标和家庭期许及社会定位之间的落差错位,让大家动笔分析。对于高中生而言,因为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很多人可能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话题包含的矛盾冲突,但有了社会生活和工作经验者则不然。本文作者起笔平易,从自己当年选择文理的经历谈起,并于多年生活的沉淀之后回首往事,重以“家长”的身份代入审视这段生活,得出的结论契合实际,有人情共振更兼理性思考,行文非考场作文,更注重文体文采,这是时光赋予的思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