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8 18:12:41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以一般的硬卧车厢为例,6个铺位,上铺、中铺、下铺。因为上铺和中铺上下不太方便,而且高度有限,乘客如果回到铺位,多是躺着,坐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很多上铺、中铺的乘客不睡觉的时候,都希望能坐在下面,但是床位边只有2个板凳座位,也就意味着,除了2个下铺外,其余4个人经常要“抢”这2个座位。当然,也有人说可以去餐车这样的公共区域休息,但对于一些带着行李或者小孩的乘客,毕竟不那么方便。也正是在这样背景下,“下铺能坐”长期以来遭视为是合理的。
专家:权利让渡应基于双方的协商和理解
那么这种长期以来的“合理”,为什么现在遭很多人认为不合理?具体是什么变了?个人权利是不是应该向情理让渡呢?来听专家的看法。
法律专家 岳屾山:在火车卧铺车厢这种特定的环境当中,如果说下铺乘客能够适当地让渡一些权利空间,体现出一些人情和体谅,那么在车厢内的氛围,肯定会更加和谐。但是这里的关键是这种让渡应该是基于双方的理解和协商,而不是单方面的强加强求。因为这并不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更需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包容,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个人的权益最大化。
近几年这样的争议,确实是明显变多了。这实际上是反映出了社会对于公共空间使用权和私人空间权益之间的这种冲突。人们对于个人空间和隐私的保护是越来越看重了。另外,这种争执也与社会整体规则意识的缺失有一些关系。只考虑到了个人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人权益,这也就导致了争议的发生。
这种争执与社会对于公共服务质量的期待也有一定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火车作为大众交通工具,它的设施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乘客的出行体验,目前来看火车硬卧车厢设计可能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铁路部门推出特色服务满足不同群体出行
下铺之争,除了来自大家对规则意识得越来越明晰,也来自大家对出行体验越来越高的期待。近些年,铁路部门也是顺应社会需求,推出了不少特色服务,比如我们现在讨论的卧铺车,会在买票时对60岁以上老人优先分配下铺,以及“静音车厢”的推广等等。
考虑到老年人的出行方便,近年,铁路12306对网络售票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在票量充足的情况下,能自动识别60岁以上的老年旅客并优先安排下铺。
而对于经常乘坐高铁出行的旅客来说,一个安静舒适的乘车环境成为不少人的需求。近年来,铁路部门在京沪、成渝等高铁线路试点推广静音车厢服务。
在北京开往上海的一趟列车的静音车厢里,记者发现,静音车厢语音播报音量是正常音量的30%至40%。乘务员会掌握每名旅客的到站信息,为每位旅客提供一对一到站提醒服务。餐服人员进入静音车厢后会停止对商品的介绍,如果旅客需要餐饮服务,可以通过扫一扫座椅扶手上的二维码订餐。列车上还为旅客准备了眼罩、耳塞、止鼾器等商品。
国铁北京局天津客运段津沪车队G5次列车长 李琛:打开铁路12306App,设置有静音车厢的车次,会有“静”字作为提示。如需购买带有“静”字的二等座车票,您可以勾选“优先为我分配静音车厢席位”的选项。提交订单后,系统会在有余票的情况下,自动分配静音车厢车票。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近年大家越来越注重出行的体验感。“静音车厢”的推广,受到广泛好评。越来越多人也在问,能否在卧铺设立女性车厢、火车上的餐食能否有更多选择、多年不变的卧铺车厢是否也可以改改?选择更多点、边界更清晰点,乘客之间的争端少一点,这应该是公共交通改进的方向。
提升卧铺车的出行体验,还有更好办法吗?
当然,硬卧车厢布局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提升卧铺乘车体验,减少旅客纠纷,铁路部门还有更好的办法吗?继续听专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