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8 13:26:28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冯磊甚至直言:“如果不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复胖是必然的。”他提到,曾与一些心理专家探讨,认为“肥胖不只是生理学问题,是众多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的投射,不只是简单地多吃少动”。他们在学员入营时做过问卷调研,未成年人父母离异、隔代抚养、成年人婚姻失败等情况占比很大。未成年人出营后,如果家长还是忙着赚钱,不关心孩子饮食和健康问题,他们又会回到原有生活模式,体重肯定还会反弹。也存在有一些人瘦了以后,家庭更加和睦,有助于持续保持更好的身材。
但问题在于,许多营销前期给了学员幻觉——好像进了减肥训练营,就能一劳永逸,改变人生。
性质咋界定?
减肥训练营缺乏入行门槛 且处于运动健身和医疗中间地带
冯磊提到,2016年前,中国的减肥训练营市场规模并不大,因为这是一个服务占比很重的行业,要考虑住宿条件、餐饮的安全和健康、训练强度和规范等。而且,客户也是高危人群,运动有很大风险,“很多人看不上这个行业,觉得又脏又累,也不赚钱,从商业上不划算”。近年来,行业入局者增多,但该行业几乎没有入行门槛。
有从业者发现,目前,国内价格最低的减肥训练营收费是每人每月900多元。不少家庭小作坊式的机构,在三四线城市乃至更下沉的地方找场地。受访从业者算了一笔账:低价训练营,“每人每天的住宿成本大概5元,餐饮10元,再加上场地租金和设备的费用,成本大概1人一天20元左右,这么估算,机构一个月还可以赚二三百元”。
在一些中高端的机构,也存在管理不规范的地方。章濛参加减肥训练营时,每月收费4000元,是最低的价位,住在6人间。和她同住的是5个未成年人,“假如我是一个心怀不轨的成年人,如果她们出了什么事情,机构怎么向她们的家人交代?如果我的贵重东西丢了,到底又有谁来承担?”章濛原本计划训练2个月,之后,便提前退营回了家。
记者在裁判文书网查到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2020年5月,一位40岁的女性参加天津市蓟州区一家健身中心组织的减肥营,学费加住宿费共7500元。训练第三天,该女士明显感觉腹部不舒服,但教练却自认为是普通肌肉拉伤,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学员小肠坏死。该机构管理人员和教练都未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机构也没有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
阿磊提到,教练的专业程度非常重要,“一些学员可能不在乎住宿和餐食,或者训练场地的条件,只在乎教练是否专业,这与减重有极大的关联性”。目前,减肥训练营教练没有专门的职业技能鉴定,但业内公认,专业的减重教练至少应有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有国际四大认证机构颁发的私人教练认证,或者教练毕业于专业体育院校。但阿磊提醒:“有一些减肥训练营的教练拿的是乱七八糟的证,有的花钱都能买到。”
减肥训练营野蛮发展背后,市场却处于“裸泳状态”。云南大学法学副教授刘婷婷曾总结出行业发展的三点问题:一是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少“减肥训练营”打着科学训练的幌子,实际却相距甚远。二是训练方式不科学。长期高消耗低摄入,让学员们的身体健康堪忧,而对于教练们,“只要不死在训练营里面,都不是大事儿”。三是行业门槛过低,“只要想进场掘金,便能为所欲为”。
更值得关注的是,减肥训练营的性质该如何界定。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潘安指出,减肥训练营同时承担了运动健身和一部分医疗功能的作用,处于一个中间地带。该如何认定减肥训练营的性质,到底由产业协会监管,还是由卫健部门监管,如何评判其安全性,仍需业内关注和探讨。
冯磊表示:“减肥训练营离不开医学,不管是前期的风险筛查,还是运动过程中的健康监督,还有后期的减肥效果评价,血脂、血糖等是否得到改善等,都需医疗服务的介入。”
在冯磊看来,不仅是减肥训练营,现在市场上有不少体能康复工作室,多少都涉及医疗层面的服务,想要规范发展,还是需要卫健部门的关注和参与,比如成立体医融合部门,对相关机构设定准入标准,并加以规范和监管。 综合中国新闻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