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4 14:30:01来源:上海杨浦
再过几天,全球首家冠以“世界技能”之名的博物馆重磅亮相。这座老建筑也穿越时空,与新添入的2000余件全球藏品一起“醒来”,剑指世界级现代复合型博物馆新坐标。来参观博物馆的同时,不妨顺便在杨浦滨江转转,寻觅更多的城市“惊喜”。
杨浦坐拥滨江岸线15.5公里,土地面积12.93平方公里,分为南中北三段。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催生了这里创新生动的空间改造利用模态。近来,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以去年11月整体打捞出水的“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核心,着力为市民打造一座新的“科普乐园”:上海博物馆北馆。未来,这里计划与东馆、人民广场馆一起,助力基本形成“一体三馆、全城联动、特色清晰、相辅合璧”的发展格局。
“我们会为古船建造临时考古站,搭建钢结构棚架保护舱,打通各路照明、安防、文物保护等系统,以最大努力确保船体及文物安全。建设完毕后,我们将即刻开展实验室考古发掘与文物整体保护工作。”现场工作人员表示。
面对更多零星的工业遗存,杨浦已在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贯通过程中,确定了5.5公里连续不间断的工业遗存博览带概念,整体推进“锈色”资源巧利用,有序传承城市文脉。纺织厂的廊架、钢质的栓船桩等众多历史元素遭保留或改造,成为公共空间的景观或配套服务设施;杨树浦水厂、杨树浦电厂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工业设施设备、工艺流程也得到保护展示。
挖掘内涵,呈现记忆
科技加持让文物“活”起来
“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是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据统计,杨浦共有保护、保留建筑约200余栋,其中包括滨江地区66幢总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的工业遗存。近年来,全区积极挖掘历史资源,通过加强保护修缮,原汁原味保留历史文化遗产,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怎样让文物“亲身讲述”城市的发展与自身的内涵?如何挖掘文物背后的红色资源?数字化手段和高科技的加持,让文物与市民亲密互动。
家住杨树浦路的市民何先生,步入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时的第一句话是:“科技含量太高了。”于2021年初开放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由始建于1902年的祥泰木行旧址改建而来。从外观上看,场馆延续了木行本色,用何先生的话来说“就像个木头盒子”。走进内部,“木头盒子”里别有洞天,流淌着数字化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