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05 09:07:09来源:融易新媒体
2020年如此特殊,对于八步沙林场第二代大漠治沙人程生学先生来说,更是意义非凡。这一年,他负责完成2万多亩治沙任务,造林面积自始以来最大;这一年,他在兰州普瑞眼视光医院由吴保华院长亲自实施晶体置换手术,彻底摘掉戴了20多年的眼镜,这片融入了他青春与热血的苍茫林海原来如此清晰;这一年也是他接过父亲(“六老汉”之一程海)手中的治沙铲,子承父志根植荒漠的第18个年头。
程生学在林场压沙治沙
程生学接受央媒采访
践行愚公精神
用时间换空间
“39年前,我的家乡甘肃省古浪县风沙灾害十分严重,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移动沙丘如恶魔一般不断侵蚀周围的村庄和农田。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村庄,1981年,父亲和我们土门镇5位年过半百的叔伯,以联户承包的方式组建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扛着铁锨走上治沙之路,并且约定,以后每家每代都要有人治沙。”
八步沙六老汉记录
程生学先生说,七八岁开始跟着父亲出入林场,有时候是作伴,有时候是帮忙。物质贫乏的年代,父亲不顾家人的劝阻节衣缩食,攒钱买树苗子,每天扛着铁锹赶着毛驴去沙漠里栽树、种草。那时候林场里没有住处,六位老汉在土地里挖个坑,再用木棍支起来,盖点茅草,劳作间隙休息就在这种“地窝铺”里,他也跟着父亲睡过这种“地窝铺”。
2002年,35岁的程生学先生接了父亲的班,走进八步沙林场,投身治沙,一干就是18年。他说:“我们姊妹八个,上面有两个兄长,一个有工作,一个是技工,治沙是一件艰辛又收入甚微的事情,考虑到两位兄长的工资收入,再加上我从小视力不好,父亲就把重任交给了我。打小陪伴父亲在沙漠里长大,我比谁都懂这其中的艰辛,但是父命难违,这是他给八步沙的交代和对自己的唯一期望。”
程生学扎草方格
比起治沙的艰辛,程生学先生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孤单更为煎熬。荒芜的沙漠了无人烟,陪伴自己的只有迎风飘摇的树苗,偶尔碰到个放牧的羊倌,比见了亲人还亲切,至少有人陪着唠嗑,时间过得快一点。你相信吗?他说,沙漠里除了日出日落,其他时候感觉时间是静止的。年轻的时候想过放弃,每次都被父亲严厉驳回,无论多苦多累,必须遵守承诺,治沙不能半途而废,死也得守在八步沙。
第二代治沙人
遵守绿色承诺
从1990年到2002年,程生学先生说,我和郭老汉的儿子郭万刚、贺老汉的儿子贺中强、石老汉的儿子石银山、罗老汉的儿子罗兴全、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接过了父辈们的接力棒,成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继续带领群众封沙育林,守护家园。2003年,7.5万亩流沙根治完成后,我们再向腾格里沙漠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进发,共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2015年,我们又承包了甘肃内蒙交界的麻黄塘治理任务,管护面积15.7万亩。从六老汉时代的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现在的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我们“六兄弟”在父辈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仅要治沙,还要向沙漠要效益。目前已完成治沙造林20多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近40万亩,植树4000万株,形成了牢固的绿色防护带。
如今的八步沙山岳染绿,花木点点,雁阵轻翔。程生学先生说,如果当年不治,以沙漠推进的速度,现在荒漠化可能就会越过祁连山。此生最难忘的是,2019年4月,父亲病重期间在媒体摄制组的帮助下最后一次来到他们曾经种下的那片林子,坐在曾经寸草不生的荒沙上,他像看自己的孩子一般依依不舍地看着每一株树,每一颗草,看着浸透了“六老汉”毕生心血的荒漠绿洲,眺望着祁连山下逼退的风沙线欣慰地说,你们治理得很成功,我很放心。今年1月,86岁的父亲病重去世,第一代治沙人如今也仅有一位在世。
网格治沙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这辈子在八步沙上治沙,程生学先生说自从18年前从父亲手中接过铁铲的那一刻起,有过彷徨、想过放弃,最终都因为父亲的鞭策和鼓励而坚持至今。尤其是去年8月,到八步沙林场考察,受到重视和鼓舞,只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唯一遗憾就是从小戴眼镜,常年户外治沙,受风沙和紫外线的侵袭,日渐模糊的视界,深度影响着他的生活和十几年如一日的治沙事业。
新普瑞助功臣
重返清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