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06 17:34:04来源:融易新媒体
2020年迎来一场令所有人禁足的“战疫”。
随着疫情的反复以及社交聚集活动的“急刹车”,实体零售遭遇客流重击,各大商场门庭冷落。
在全民“以不动应万变”的日子里,社区超市等成为众人的“续命”根据地。可见,因隔离而放大的“宅经济”对社区商业的依赖度显著增加。
对于行业来说,这次疫情也是社区商业发展的一次进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次疫情也让更多人改变了对于社区商业的认知。
风口与机遇:
社区商业成疫后恢复最快商业体
按照马斯洛理论认识复苏顺序而言,在这次疫情中,受冲击最小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由此可判断出,社区商业或社区型购物中心会率先复苏。
社区商铺的本质是生活服务,以自身社区以及周边1-3公里范围内,业主作为保底消费客群,满足的是周边家庭生活刚需型的要求,相比于大型商场在特定时间内才有较大的客流量,社区商业经营时间上也更为灵活,消费客群基数也更加稳定。
面对疫情,人愈发感受到个体的渺小与无力,其情感连接需求也会愈发旺盛。相比其他商业形态,社区商业的特殊就在于是社区和商业之间的一种更为紧密的经济连接。
因此,疫情的发生,增强了人们对社区商业的依赖感,也拔高了社区商业价值。人们希望社区商业在满足基础生活需求之余,能承载起家庭外的“第二客厅”功能,营造消费黏性与社区归属感,为其提供最舒适的邻里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社区商业作为家门口“小而美”商业的代表,承载刚性需求,具有便捷、亲民、实用等特点,使其非但不惧电商的冲击,反而可以将“线上经济”的“宅家”与“体验感”有机结合。
每一次的危机,给我们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我们深思和改变的机会。没有哪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哪个春天不会来临。
疫情终将会过去,城市的社区商业将迎来发展的高光时刻。
现代都市烟火气:
纵观全球社区商业典范
数据显示,社区商业高达10万亿的市场规模,具备高频刚需粘性大的特点,整个行业仍处于早期快速整合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作为最具烟火气的社区商业场所,全球很多城市将其打造成了著名地标,如新加坡“邻里中心”OASIS Terraces、东京 Toranomon-Azabudai 、伦敦 Bluewater、泰国曼谷网红社区商业theCOMMONS……
以新加坡的 OASIS Terraces 为例:
作为新一代新加坡邻里中心的代表,OASIS Terraces 是由新加坡住房和发展委员会开发的新型社区中心,也是各类社区生活场景的集合地。
项目宛若被绿植覆盖的花园,朝向水岸的风雨广场是其充满活力的核心地带。营造出开放、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社区商业空间氛围。社区商业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城市会客厅甚至是能够锚定的“家的延伸”。
同时,生态化街区式的商业模式令其一炮而红。
值得学习的是,在新加坡的城市设计中,更注重人在城市空间中的体验,生活配套功能永远是放在首要思考的位置。
例如,新加坡邻里中心普遍的位置,距离居住区最远也不过500米。这个数字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研究显示,温带地区生活的人们,愿意走路的距离是600米,而新加坡处于热带地区,露天环境下人们只愿意行走400米。而500米恰好可以环绕起一个有足够数量居民往来的中心,这也是最经济利用土地,同时又足以为居民提供便利的方法。
此外,如何在较为成熟的商圈效应之下吸引消费者,成为了关键。
值得一提是,作为新加坡社区商业典范,HDB HUB同时连接了一个MALL、公交车与地铁枢纽中转站、商业街,围绕着居住区域,共同完成了商务、商业、公共服务和居住的功能合一,这是新加坡社区设计的缩影。
HDB HUB南侧连接的公园和体育场
事实上,最初这里的邻里中心设计是不明确的,在改建中逐步增加了服务功能。同时因靠近市中心位置,增加的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功能的发展规模超出了新市镇范畴,进而成为了城市级的中心区域。